二零一零年导游基础第二章考点:西南少数民族
T知识要点:掌握苗族的银衣、彝族的察尔瓦、纳西族的披星戴月、藏族的《四部医典》与《格萨王传》、纳西族的阿注婚,以及苗族的芦笙节、彝族等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纳西族的三朵节、藏族的雪顿节等民族传统节日。 第五节 西南
T知识要点:掌握苗族的银衣、彝族的察尔瓦、纳西族的披星戴月、藏族的《四部医典》与《格萨王传》、纳西族的阿注婚,以及苗族的芦笙节、彝族等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纳西族的三朵节、藏族的雪顿节等民族传统节日。 第五节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
一、苗族
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市区。在黔东南和湘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其中以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治州最集中。
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族原无统一文字,建国后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通用汉语文。
苗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或多神鬼,崇拜自然,祀奉祖先;也信仰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苗族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苗族银饰工艺品、蜡染、织锦、刺绣等享誉国内外。苗族人常用歌舞表达感情,有“飞歌”、芦笙舞、铜鼓舞、踩堂舞等。
苗族一般依山傍水建吊脚楼,聚族而居。
苗族男装简朴,一般分为对襟大褂和左衽长衫两大类,下穿长裤,束腰带,头裹青色长巾,腿上多缠裹腿。女装分右衽大襟或胸前交叉式两大类,下着宽脚长裤或百褶裙。多将银饰钉在衣服上,称为“银衣”,头戴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苗族妇女盛装上的银饰用白银做成,重近200两。
苗族大多以大米、小米为主食,红薯、玉米、小麦为副食,也有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的。喜食酸辣味,喜饮酒,苗族普遍喜吃糯食。每逢节日等重大活动,都要舂糯米糍粑、蒸糯米饭。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苗年、龙舟节、芦笙节、四月八、花山节等为苗族的民俗节日。主要有芦笙节,流行于贵州东南部凯里县和黄平县等苗族聚居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和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分别在凯里县舟溪和黄平县谷陇举行。节日里苗族人民聚集在广场跳芦笙舞,因此得名。节日期间还进行斗牛、赛马、文艺表演、球类比赛等。
苗族的禁忌有:不吃牛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 来源:读书人—导游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