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药师 > 中药师 >

2010年中药师中药剂学:消食药 胡颓子

2010-09-02 
胡颓子常绿灌木,高达4米,通常具刺。枝开展,小枝褐色。叶厚革质,椭圆至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

编辑推荐: 

服用药物时易产生作用的食物

【药 材 名】胡颓子

  【拉 丁 名】Elaeagnus pungens Thunb.

  【别名】卢都子,雀儿酥,王婆奶,蒲颓子,半含春,半春子,甜棒捶,牛奶子,石滚子,羊母奶子,糖罐头,羊奶奶,咸匏头,柿蒲,灯蒲,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鸡卵子,清明子,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楂子,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蒲栗子

  【名称考证】胡颓子(《本草经集注》) ,卢都子(《中藏经》)、雀儿酥(《雷公炮炙论》)、王婆奶(《履巉岩本草》)、蒲颓子、半含春(《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咸匏头(《福建民间草药》)、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闽东本草》)、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鸡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药》)、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楂子(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蒲栗子(苏医《中草药手册》)

  【科目来源】胡颓子科植物

  【药用部位】胡颓子的果实。

  【性味归经】酸涩,平。 ①《中藏经》: “酸涩。” ②马琬《食经》: “味甘。” ③《纲目》: “酸,平,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效分类】消食药

  【功效主治】收敛止遗,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治泻痢,消渴,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古籍考证】出自 ①《中藏经》:“胡颓子,其实酸涩,夏红可食,形如枣,核类山茱萸。拣叶背白者用。”②《本草经集注》:“胡颓子,凌冬不雕,子亦应益人。或云寒热病不可食。”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

  【原生形态】胡颓子常绿灌木,高达4米,通常具刺。枝开展,小枝褐色。叶厚革质,椭圆至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波状,上面初有鳞片,后即脱落。下面初具银白色鳞片,后渐变褐色鳞片;叶柄长6~12毫米,褐色。花1~3朵或4朵簇生,银白色,下垂,长约1厘米,有香气;花被筒圆筒形或漏斗形,筒部在子房上部突狭细,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无毛,柱头不裂。果实椭圆形,长约1.5厘米,被锈色鳞片,成熟时棕红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5月。

  【参考出处】《中藏经》,《本草经集注》

  【功效分类】消食药

  【相关药材】蔓胡颓子叶 蔓胡颓子 福建胡颓子叶 胡颓子根 胡颓子叶

  【关 键 词】收敛止遗 生津止渴 止咳平喘 泻痢 消渴 喘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