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药 材 名】绿萼梅
【拉 丁 名】Prunus mume (Sieb.) Sieb.et Zucc.
【别名】白梅花,绿梅花
【名称考证】白梅花,绿梅花(《药材学》)。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
【药用部位】梅的花蕾。
【性味归经】酸涩,平。①《纲目》:“微酸,涩,无毒。”②《百草镜》:“性寒。”③《食物宜忌》: “味酸,涩,性平。”④《饮片新参》:“苦微甘。”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效分类】理气药
【功效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敷贴。
【药材鉴定】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 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揭色。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 《百草镜》:“梅花,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含苞者力胜。”
【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参考出处】《本草纲目》,《百草镜》
【功效分类】理气药
【关 键 词】舒肝 和胃 化痰 梅核气 肝胃气痛 食欲不振 头晕 瘰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