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辅导资料 >

教师执业资格证认定初中数学说课稿:因式分解

2010-08-27 
读书人教师频道 教师资格考试专业网站 http://www.reader8.net/exam/jiaoshizhengce/ 小编提示:由于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参加说课的人员或者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它又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如

读书人教师频道 教师资格考试专业网站 http://www.reader8.net/exam/jiaoshizhengce/

小编提示:由于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参加说课的人员或者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它又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如果说课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在说课时失去心理平衡,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这就需要说课教师在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式分解》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因式分解》。因式分解就整个数学而言,它是打开整个代数宝库的一把钥匙。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分解、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分式、解方程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作铺垫。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发展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根据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我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①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类比、化归、概括等能力;  
  ②通过对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的理解,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教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灵魂。  
  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理由是学生由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面学了较长时间的整式乘法,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  
  三、说教法  
  1、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我采用启发式、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以下六个环节: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1、我先出示几个整式乘法的练习,让学生做。教师巡视。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一看还成立吗?  
  △ 设计意图:安排以上练习: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满足“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理。二是为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  
  第二环节: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2、再让学生练习: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教师巡视,并代表性地抽取两名学生板演,给出两种解法。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过程是想利用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把a2-b2化为整式积的形式,会给计算带来简便,顺应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  
  3、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将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发教学高潮,是学生知识及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效动力。故在教因式分解概念时,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 你能尝试把a2-b2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并与小学所学的因数分解作比较。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因式分解的定义。  
  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积→因式分解  
  4、教师板书板书:  
  师生归纳要注意的问题:  
  (1)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一种变形;(2)因式分解的结果仍是整式;  
  (3)因式分解的结果必是一个积;(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运用新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我特设三个例题,这几个题目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设计意图:通过例1、例2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学生辨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促使他们认识概念的本质、确定概念的外延,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例3体会用分解因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简捷性。  
  第四环节: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数学家 华罗庚 先生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适当的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及时安排学生完成两个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学会辨析因式分解这种变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为下一节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打基础;同时又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第五环节: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在作业上我布置了看书、作业本、思考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五、说板书  
相关说课: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资料汇总(查看更多>>)
2010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指导技巧汇总
考试支招:
说课的三大形式及其如何说好课
说课中应该注意的5个重要问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试讲(说课)指导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说课指导战略  
转载于:读书人-教师资格证考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