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10年考研政治哲学基础班讲义第三讲: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

2009-10-16 

第三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所遇到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在社会的某一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促进影响的人.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时势造英雄,是人民群众造就了英雄。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要承认杰出人物和权威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方法,它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理论根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也是群众观点的体现和应用。

 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这是共产竞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实现正确领导的基础,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问题。

二、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意义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说明:第一,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是社会性。第二,人的社会性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凝固的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第四,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2.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坚持对人的本性、本质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的、阶级的分析,反对抽象的超阶级超历史的人性论和本性是善是恶等的错误观点。

(二)人的价值的理论及其意义

1.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和社会集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两者在生存、利益、力量发挥等各方面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集体、社会对个人的作用是主要的,在以集体为核心的基础上,个人和集体的结合与统一。这就是集体主义观点。

2.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属性,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作为个人的价值包括;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既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中的每个成员要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首先需要把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创造出来,因此,人的价值并不在索取,而在贡献。在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关系上,首先要强调重视集体的、人民群众的价值和作用。这就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3.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意义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尽职尽责,多做贡献,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

 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抽象价值观。所谓“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的观点,是离开了社会和集体谈个人,离开了历史规律谈自由,离开了贡献谈获取,这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略)

练习题(参阅《高分指南》的真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2002年)

2.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2002年,文科)

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004年)

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6年)

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2007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2001年)

2.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2003年)

3.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2004年)

4.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004年)

5.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

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2006年)

6.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

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2006年)

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 具体的、现实的             B. 广大人民群众

C. 作为个体的人               D. 社会全体成员                       (2007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