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试题的命制是由一批经过专业训练并签署保密协议的专家组成。期间需经过选材、命题、初审、预测、计算机项目分析、审题、合成的漫长过程。它体现了考试的均衡出题、重点命题的规律。即适当侧重各个章节,适当分配已考知识点、未考知识点和新增考点的权重。其中已考点在整个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依然是贯穿始终、常考弥新的。从下表可看出:“三点”在不同学科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适应了不同学科的命题特色。
科目 | 题型 | 分值
| 试卷题号 | 考核内容 | 三点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客观题 | 单选 | 4题, 共4分 | 第1题 | 第2章,唯物论 | 已考点,2002年(文)第16题 |
第2题 | 第4章,认识论 | 已考点,1999年(理)第33题 | ||||
第3题 | 第5章,历史观 | 已考点,1999年(理)第3题 | ||||
第4题 | 第7章,历史观 | 已考点,2001年(理)第18题 | ||||
多选 | 4题, 共8分 | 第17题 | 第2章,唯物论 | 已考点,2000年(文)第1题 | ||
第18题 | 第4章,认识论 | 未考点 | ||||
第19题 | 第6章,历史观 | 未考点 | ||||
第20题 | 第7章,历史观 | 已考点,2004年第3题 | ||||
主观题 | 分析 | 1题, 共10分 | 第34题 | 第3章,辩证法 第4章,认识论 | 已考点,1999年(文)第35题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客观题 | 单选 | 3题, 共3分 | 第5题 | 第2章 | 已考点,1998年(理)第13题 |
第6题 | 第3章 | 未考点 | ||||
第7题 | 第3章 | 已考点,2001年(文)第4题 | ||||
多选 | 4题, 共8分 | 第21题 | 第3章 | 未考点 | ||
第22题 | 第3章 | 未考点 | ||||
第23题 | 第6章 | 未考点 | ||||
第24题 | 第5章 | 新增考点(属理论创新考点) | ||||
主观题 | 分析 | 1题, 共10分 | 第35题 | 第6章 | 已考点,2003年第36题 |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命题特点是有两点,一是侧重已考点,如在哲学原理22分试题中,18分是已考点,未考点是4分,分别占总分的81%和19%。在政治经济学原理21分试题中,已考点是12分,未考点是9分,分别占总分57%和43%,分别实现了题干和选项的互换的重复命题、重要原理多角度重复命题等命题形式。综合起来看,其已考点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69%,未考点占31%。这是因为经过历时廿载的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点原理已基本上命题。二是热点更热,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命题。这点在以上两个学科中的主观题中体现尤为明显。尽管2008年考研政治试题哲学部分从总的方面矛盾观,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依然结合实际,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应用;同样,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试题的设计没有因为宏观调控的问题是反复的已考点而放弃,更是结合金融危机来加以命题。这实际上为2010年的政治改革做了很好的过渡。我们看到在200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做了大幅修订。这就为参加2010年考研的同学指明了复习方向:结合素质教育的指向及以上两门学科在新的教材中的已考点,加以系统认知,更多思考其多角度命题的指向,这是其一;其二是着重认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新增考点。这将是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