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题:
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说:“批评和侮辱,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去处理。”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适得其反。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他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
最适合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异杂逻辑
B. 批评与侮辱
C. 事物具有辩证性
D. 生活中的逻辑不是单一的
京佳王冰点评:
本题正确答案为A。无须解释,因为解释也解释不通。本题材料本身是一篇名为《异杂逻辑》的文章的正文部分,所以本题属于极其变态但是确实有正确答案的公考试题。
第五题:
设立最底工资的的初衷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到头来这些人却找不到工作,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顾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或较可爱的了,在美国,最底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支持这种结论的研究很多。最底工资制度让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
A. 一些雇主有种族歧视 B. 工资太底不能维持生活
C. 没有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 D. 生产力不能满足顾主的要求
京佳王冰点评:
本题正确答案为C。由于需要考生结合生活常识和经济知识来做推理,所以搞得很多考生面对这道题的时候,心中充满无限的挫败感。
其实本题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首句确立观点,第二句和第三句对观点进行了论证。
文段的观点是“设立最低工资让贫苦的工人找不到工作”,那么我们分析其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时,必须围绕最低工资设定带来的直接影响。
理解第二句话是解题的关键。一些生产能力较低或者被歧视的种族的工人以前可以通过降低自己的报酬来争取工作机会,现在有了最低工资的限制,这些人失去了在报酬上竞争的优势。同等报酬下,雇主会选择生产力高的或者自己不排斥的人种(所谓较“可爱”)。所以这些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不是生产力低,而是最低工资的设置让其失去的就业的机会。所以D是不正确的。
换一种理解的方式,对于一些考生来讲,理解起来应该更容易:
最低工资制度转化到雇主的角度就是付给工人的报酬问题,由此确定影响工人就业的是报酬因素。根据文意,在工资一定的情况下,条件相对优越的工人会被录用,也就是录用工作能力水平与报酬水准相对应的人,那些生产力较低不值得雇主付出同等薪酬的工人则没有了机会,而他们想将工资降低到与自己的能力相应的标准,其做法却不被法律认可,所以他们失去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
第六题:
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启发了一些学者构建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并另辟蹊径地对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发展宏观失业与经济波动的原因。他们以工资、价格刚性和非市场出清假设取代新古典主义的工资、价格灵活性和市场出清假设,并把它结合到宏观产量与就业决定理论中而得出凯恩斯主义结论,这样就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
对以上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B.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突破在于对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实证分析。
C.新凯恩斯主义就是以工资、价格刚性和非市场出清假设取代新古典主义的假设。
D.工资、价格灵活性和市场出清假设也许是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所在。
京佳王冰点评:
A项:“启发了一些学者构建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启发”不等于说前者是后者建立的基础。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这启发了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你能说牛顿被砸中是这一定律产生的基础么?显然不可以。
从经济学角度讲,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这是常识。
况且从文章字面来看,这种“启发”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还有“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仅从这一点也可以断定A项改变了文意。
C项:第二句中“并”字,体现了该句是一个完成的结构,不能被分割。也就是说“把它结合到宏观产量与就业决定理论中”是得出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环节,所以,仅以“并”字前面的内容断章取义地定义新凯恩斯主义,是不正确的。
D项:“工资、价格灵活性和市场出清假设”显然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内容,并不是所谓的成效和失误。这些理论可能产生某种成效和失误,但是不能说这种理论本身就是它的影响,这是逻辑错误。
只有B项,可以从“并另辟蹊径地对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进行实证分析”一句中找到依据。“另辟蹊径”一词说明这一举措具有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