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专业课 >

2010年中国教育史考研复习:高分必看20题(2)

2009-04-30 
列举出考研专业课中中国教育史科目重要的20道题目,供考生在复习时参考。

  9。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③改革大学。

  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②整顿地方学校;

  ③颁定(三经新义);

  ④设置专门学校;

  ⑤改革科举制度。

  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10。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答: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扑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祥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书院的讲学多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

  ①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

  ②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百家争鸣精神;

  ③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力主,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

  11。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被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答: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朱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12。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l‘特点有三:

  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

  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13。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14。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答: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和特点:

  ①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②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术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学力圣人”;

  ③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

  ④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

  ⑤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怦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