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基础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考前预测试卷(1)(2)

2009-04-14 
公共基础练习题

    24.某省公安机关请求他省公安机关提供某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这是一种( )。

  A 协调关系 B.协作关系

  C.业务关系 D·.指导关系

  25.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是( )。

  A.求才机制 B.用才机制

  C.留才保障机制 D.育才机制

  26.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的是( )。

  A.国务院首脑会议 B.国务院首长会议

  C.国务院全体会议。 D.国务院办公会议

  27.行政监督机关是( )。

  A.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B.国家的各级检察机关

  C.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反贪局 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28。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29。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

  A.上行文 B.平行文

  C.越级行文 D.下行文

  30.公文的语言应当是( )。

  A.庄重严谨 B.华丽流畅

  C.威严有力 D.古朴典雅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丰I、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因而还不是哲学

  B.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C.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 )。

  A.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造规律 。

  B.规律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

  C.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A.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B.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A.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阶段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全部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部分认识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5.人民民主专政( )。

  A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

  B.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有的民主

  C.是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扩大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D.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国际大背景是( )。

  A.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B.冷战的格局仍未打破

  C.谋求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以经济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从而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冷战对抗发展为共处竞争

  7.党的基本路线指出了( )。

  A.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心、政治保证、动力、必要条件

  D.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8.发展生产力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9.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

  A.稳定物价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平衡国际收支

  10.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最终形成的特殊生产基金

  B.它的创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C.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部门或行业

  D.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保障特定当事人的生活消费,实际上它是一种社会收入调节手段

  11.当代中国,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A.准确 B.合法

  C.合情 D.及时

  12.社会主义法的权利与义务是( )。

  A.相辅相成的 B.相互依存的

  C.平等的 D.对立的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

  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