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
土的固相: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是构成土的骨架最基本的物质。土中的无机矿物成分可以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土的液相:土的液相是指存在于土孔隙中的水。它和亲水性的矿物颗粒表面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按照水与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可将土中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类。
结合水:指处于土颗粒表面水膜中的水,受到表面引力的控制而不服从静水力学规律,其冰点低于零度。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包括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能沿着土的细孔隙从潜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重力水在重力或压力差作用下能在土中渗流,对于土颗粒和结构物都有浮力作用。
土的气相:指充填在土的孔隙中的气体,包括与大气连通和不连通的两类。与大气连通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没有多大的影响,当土受到外力作用时,这种气体很快从孔隙中挤出;但是密闭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在压力作用下这种气体可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而当压力减小时,气泡会恢复原状或重新游离出来。
[例1] 概念解释
组成粘性土矿物的三种主要成分: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由于其亲水性不同,当其含量不同时土的工程性质也就不同。
[例2] 塑性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塑性指数ip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也就是土处在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可见,塑性指数愈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愈大。换句话说,塑性指数的大小与土中结合水的可能含量有关,亦即与土的颗粒组成,土粒的矿物成分以及土中水的离子成分和浓度等因素有关。
从土的颗粒来说,土粒越细、且细颗粒(粘粒)的含量越高,则其比表面和可能的结合水含量愈高,因而ip也随之增大。从矿物成分来说,粘土矿物可能具有的结合水量大(其中尤以蒙脱石类土为最大),因而ip也大。从土中水的离子成分和浓度来说,当水中高价阳离子的浓度增加时,土粒表面吸附的反离子层的厚度变薄,结合水含量相应减少,ip也小;反之随着反离子层中的低价阳离子的增加,ip变大。
[例3] 概念解释。
土的结构性:土的结构性是指土的物质组成(主要指土粒,也包括孔隙)的空间相互排列,以及土粒间的联结特征的综合。它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土的结构,按其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单粒结构、聚粒结构、絮凝结构等。土的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当外界条件变化时(例如荷载条件、湿度条件、温度条件或介质条件的变化),都会使土的结构发生变化。
土的灵敏度:保持原来含水量不变但天然结构被破坏的重塑土的强度比保持天然结构的原状土的强度低,其比值可作为结构性的指标,即灵敏度。
[例4] 三相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5] 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2 例 题
[例1] 某原状土样经试验测得天然密度?=1.7t/m3,含水量w=25.2%,土粒比重gs=2.72。试求该土的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r、干重度?d、饱和重度?sat和有效重度??。
[解]:(1)
(2)
(3)
(4) kn/m3
(5) kn/m3
(6) kn/m3
[例2] 某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w=35.2%,液限wl=40%,塑限wp=25%,试求该土的塑性指数ip和液性指数il,并确定该土的状态。
[解]:ip=wl-wp=40-25=15
il= = =0.68
查表可知该土的状态为可塑状态。
[例3] 从某天然砂土层中取得的试样通过试验测得其含水率w=11%,天然密度?=1.70g/cm3,最小干密度为1.41g/cm3,最大干密度为1.75g/cm3,试判断该砂土的密实程度。
[解] 已知?=1.70g/cm3,w=11%,可得该砂土的天然干密度为:
?d= = =1.53 g/cm3
再由?dmin=1.41g/cm3,?dmax =1.75g/cm3,可得
dr= =0.4
由于1/3< dr <2/3,所以该砂土层处于中密状态。
3土的压实性
压实的机理:压实使土颗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减少,孔隙水排出,土体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的整体。同时,内摩阻力和粘聚力大大增加,从而使土体强度增加,稳定性增强。同时,因压实使土体透水性明显降低、毛细水作用减弱,因而其水稳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对地基土压实并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是保证各级道路路基和建筑人工地基获得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根本技术措施之一。
地基土压实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归类分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包括土质类型和含水量,外因则主要包括压实能量、压实机具和压实方法等。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练习2
1 概 念
(1)达西渗流定律及其影响因素。
(2)土的渗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3)流砂和管涌的基本概念、发生的条件和判别方法。注意流砂现象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而管涌可以发生在渗流逸出处,也可能发生在土体内部。
(4)动水力的概念。
(5)渗透系数的试验方法。
2 关于土的渗透性
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必须掌握,影响因素包括: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结合水膜的厚度;土的结构和构造;水的粘滞度;土中气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现场取得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的渗透系数与现场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往往相差几个数量级,这主要与土的结构的破坏有关。所以,必要时必须进行现场抽水试验。
3 例题解析
[例1] 设做变水头渗透试验的粘土试样的截面积为30cm2,厚度为4cm,渗透仪细玻璃管的内径为0.4cm,试验开始时的水位差为145cm,经时段7分25秒观察得水位差为130cm,试验时的水温为20?c,试求试样的渗透系数。
[解] 已知试样的截面积a=30cm2,渗径长度l=4cm,细玻璃管的内截面积a=?d2/4=3.14?(0.4)2 / 4=0.1256cm2, h1=145cm, h2=130cm, t1=0, t2=7?60 25=445s 。
则可得试样在20℃时的渗透系数为
cm/s
[例2] 简要回答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土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影响土中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而影响土的渗透性。土颗粒越粗,越浑圆、越均匀时,渗透性就大。砂土中含有较多粉土及粘土颗粒时,其渗透系数就大大降低。(2)结合水膜厚度。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3)土的结构构造。天然土层通常不是各向同性的,在渗透性方面往往也是如此。如黄土具有竖直方向的大孔隙,所以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水平方向大得多。层状粘土常夹有薄的粉砂层,它在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竖直方向大得多。(4)水的粘滞度。水在土中的渗流速度与水的容重及粘滞度有关,从而也影响到土的渗透性。
[例3] 设有如图所示的多层地基,各土层的厚度及重度示于图中,试求各土层交界面上的自重应力并绘出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图。
[解] 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各土层交界面上的自重应力分别计算如下:
=0
=?1 h1=18?2=36kpa
=?1 h1 ?2 h2=36 19?2=74kpa
=?1 h1 ?2 h2 ??3 h3=74 9.5?2=93kpa
=?1 h1 ?2 h2 ??3 h3 ??4 h4=93 9.8?2.5=117.5kpa
由于自重应力计算公式中每项都是深度的一次函数,所以各土层交界面之间的自重应力分布可用直线连接,该地基自重应力分布如图。
[例4] 土中应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理由有那些。
目前土中应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采用弹性力学公式,也就是把地基土视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其计算结果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其原因有:(a)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远远大于土颗粒尺寸,同时考虑的也只是计算平面上的平均应力,而不是土颗粒间的接触集中应力。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土体作为连续体来考虑,应用弹性理论。(b)土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各种结构与构造,使土呈现不均匀性。同时土体也不是一种理想的弹性体。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土中应力水平较低,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因此,当土层间的性质差异并不大时,采用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在实用上是允许的。(c)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及深度方向相对于建筑物基础的尺寸而言,可以认为是无限延伸的,因此可以认为地基土是符合半无限体的假定。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练习3
1 固结与沉降计算
[例1] 某土层厚5m,原自重压力p1=100kpa。今考虑在该土层上建造建筑物,估计会增加压力?p=150kpa。求该土层的压缩变形量为多少。
取土作压缩试验结果如下:
p (kpa) 0 50 100 200 300 400
e 1.406 1.250 1.120 0.990 0.910 0.850
[解] 已知 p1=100kpa ?p=150kpa h= 5m
那么 p2= p1 ?p=250kpa
由压缩试验结果可得:
e1=1.120 e2=0.95
则 m=40cm
可见,估算得该土层的压缩变形量大致为40cm。
[例2] 设饱和粘土层的厚度为10m,位于不透水坚硬岩层上,由于基底上作用着竖直均布荷载,在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如图所示。若土层的初始孔隙比e1=0.8,压缩系数av=2.5?10-4 kpa-1,渗透系数k为2.0cm/a 。试问:(1)加荷一年后,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为多少。 (2)当基础的沉降量达到20cm时需要多少时间。
[解] (1) 该土层的平均附加应力为
=200kpa
则基础的最终沉降量为
?10-4?200?1000=27.8cm
该土层的固结系数为
1.47?10-5cm2/a
时间因数为
=0.147
土层的附加应力为梯形分布,其参数
=1.5
由tv和ut及?关系, 可查得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为 tv=0.45
则加荷一年后的沉降量为
st=ut?s=0.45?27.8=12.5cm
(2)已知基础的沉降为st=20cm,最终沉降量s=27.8cm
则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为
ut= =0.72
由tv和ut及?关系,可查得时间因数为0.47,则沉降达到20cm所需的时间为
=3.20年
例2计算图
[例3] 有一厚10m的饱和粘土层,上下两面均可排水。现将从粘土层中心取得的土样切取厚为2cm的试样做固结试验(试样上下均有透水石)。该试样在某级压力下达到80%固结度需10分钟。问:(1)该粘土层在同样固结压力(即沿高度均布固结压力)作用下达到80%固结度需多少时间。(2)若粘土层改为单面排水,所需时间又为多少。
[解] 已知粘土层厚度h1=10m,试样厚度h2=2cm,试样达到80%固结度需t2=10分钟。设粘土层达到80%固结度需时间t2 。
由于原位土层和试样土的固结度相等,且? 值相等(均为沿高度固结压力均匀分布),因而可知tv1=tv2; 又土的性质相同,则cvl=cv2,那么,有
于是
2500 000分钟=4.76年
当粘土层改为单面排水时,达到80%固结度需时间t3,由tv1==tv3和cv1=cv3,得
于是
t3=4t1=4? 4.76=19年
可见,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单面排水所用时间为双面排水的4倍。
[例4] 土应力历史的几个概念
先期固结压力和超固结比: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指土体在固结过程中所受的最大有效压力),称为前(先)期固结压力pc。前期固结压力pc与现有自重应力p1的比值 (pc/ p1),) 称为超固结比ocr。
正常固结土:若天然土层在逐渐沉积到现在地面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在土的自重作用下已经达到固结稳定状态,则其前期固结压力pc等于现有的土自重应力p1(p1=?h,?为土的重度,h为现在地面下的计算点深度),这类土称为正常固结土(ocr=1)。
超固结土:若正常固结土受流水、冰川或人为开挖等的剥蚀作用而形成现在的地面,则前期固结压力pc=?hc (hc为剥蚀前地面下的计算点深度)就超过了现有的土自重应力p1。这类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土自重应力的前期固结压力的土称为超固结土(ocr>1)。
欠固结土:新近沉积粘性土、人工填土及地下水位下降后原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等,在自重作用下还没有完全固结,土中孔隙水压力仍在继续消散,因此土的固结压力pc必然小于现有土的自重应力p1 。这类土称为欠固结土(ocr<1)。
[例5] 简述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
利用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可以说明饱和土体固结的力学机理,可以求解在附加应力作下地基内的固结问题。
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有下列一些基本假定:
(1) 土是均质、各向同性且饱和的;
(2) 土粒和孔隙水是不可压缩的,土的压缩完全由孔隙体积的减小引起;
(3) 土的压缩和固结仅在竖直方向发生;
(4) 孔隙水的向外排出符合达西定律,土的固结快慢决定于它的渗透速度;
(5) 在整个固结过程中,土的渗透系数、压缩系数等均视为常数;
(6) 所施加的荷载为连续均布荷载,并且是一次施加的。
[例6] 由固结度的定义(ut=st /s)及时间因素与固结系数、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固结厚度等的相互关系( )讨论土的固结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从固结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固结度是时间因数的函数,时间因数tv越大,固结度ut越大,土层的沉降越接近于最终沉降量。从时间因数的各个因子可清楚地得出以下的一些关系:(1)渗透系数k越大,tv越大,土越易固结,因为孔隙水易排出;(2)av越小,即土的压缩性越小,tv越大,越易固结,因为土骨架发生较小的压缩变形即能分担较大的外荷载,因此孔隙体积无需变化太大(不需排较多的水);(3)时间t越长,固结越充分;(4)渗流路径h越大,tv越小,孔隙水越难排出土层,越难固结。
[例7] 单面排水与双面排水在计算固结度时的特点和区别。
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排水固结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由固结度与时间因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加以说明。
从地基处理的角度来分析该法的适用性。
砂井地基与砂桩地基的区别。
3 关于土的抗剪强度
[例1] 简述影响土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土粒的矿物成分、形状和级配。无粘性土是粗粒土,其抗剪强度与土粒的大小、形状和级配有关。
(2)土的初始密度。
(3)土的含水量。含水量对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小。对粘性土来说,土的含水量增加时,吸附于粘性土中细小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变厚,使土的粘聚力降低。所以,土的含水量对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有重要影响,一般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4)土的结构。当土的结构被破坏时,土粒间的联结强度(结构强度)将丧失或部分丧失,致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土的结构对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影响甚微;土的结构对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有很大影响。一般原状土的抗剪强度比相同密度和含水量的重塑土要高。
(5)土的应力历史。土的受压过程所造成的土体的应力历史不同,对土的抗剪强度也有影响。超固结土的颗粒密度比相同压力的正常固结土大,因而土中摩阻力和粘聚力较大。
(6)土的各向异性。
[例2] 简述室内确定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基本方法及这些方法的特点。
目前,室内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手段一般是三轴压缩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在试验方法上按照排水条件又各自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与快剪、固结快剪、慢剪三种方法。但直剪试验方法中的“快”和“慢”,并不是考虑剪切速率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而是因为直剪仪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只好通过控制剪切速率的快、慢来近似模拟土样的排水条件。由于试验时的排水条件是影响粘性土抗剪强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三轴仪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并能通过量测试样的孔隙水压力来求得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如有可能,宜尽量采用三轴试验方法来测定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例3]简述如何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选取合理的抗剪强度指标。
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恰当与否,对建筑物的工程造价乃至安全使用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正确测定并合理取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具体的工程问题,如何合理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取决于工程问题的性质。一般认为,地基的长期稳定性或长期承载力问题,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确定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以有效应力法进行分析;而饱和软粘土地基的短期稳定性或短期承载力问题,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强度指标,以总应力法进行分析。
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如果对实际工程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的估计把握不大或缺乏这方面的数据,则可采用总应力强度指标以总应力法进行分析,分析时所需的总应力强度指标,应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与现场土体受剪时的固结和排水条件最接近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例如,若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而地基土土层较厚、透水性低且排水条件不良时,可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或直剪仪快剪试验)的结果;如果施工速度较慢,地基土土层较薄、透水性较大且排水条件良好时,可采用三轴固结排水试验(或直剪仪慢剪试验)的结果;如果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或直剪仪固结快剪)的结果。
由于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各自的三种试验方法,都只能考虑三种特定的固结情况,但实际工程的地基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经历不同的固结状态,要想在室内完全真实地模拟实际工程条件是困难的。所以,在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时,还应结合工程经验。
[思考题] 土中一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应力状态的特点,土中一点强度是否破坏的判别。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练习4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练习4
[例1]基本概念:刚性挡土墙;静止土压力系数;
[例2]朗金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分别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例3] 阐述土压力有哪几种型式,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按照墙的位移情况可分为静止、主动和被动三种。静止土压力是指挡土墙不发生任何方向的位移,墙后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墙后填土作用下向前发生移动,致使墙后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向后发生移动而推挤填土,致使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三种土压力在量值上的关系为pa<p0<pp 。但从极限平衡概念来说,pa是主动极限平衡状态的最大值,而pp是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最小值。(可进一步绘图说明)
[例4] 计算作用在下图所示挡土墙上的静止土压力分布值及其合力e0,其中q为无限分布均布荷载。
(a) (b)
例2计算简图
[解]: 静止侧压力系数为
k0=1-sin??=1-sin30?=0.5
土中各点静止土压力值为:
a点:e0a=k0q=0.5? 20=10kpa
b点:e0b= k0 (q ?h1)=0.5 ? (20 18?6)=64kpa
c点:e0c= k0 (q ?h1 ?h2)=0.5? [20 18? 6 (19-9.81)? 4]=82.4kpa
静止土压力的合力e0为
e0= (eoa eob)h1 (e0b e0c)h2
= (10 64) ?6 (64 82.4) ?4=514.8kn/m
静止土压力e0的作用点离墙底的距离y0为
y0= [e0ah1( ) (e0b-e0a)h1(h2 ) e0b? (e0c-e0b) ]
= [6?10?7 ?54?6? (4 ) 64? (82.4-64) ? ]=3.79m
作用在墙上的静水压力合力pw为
pw= ?w = ?9.81?42=78.5kn/m
静止土压力及水压力的分布见计算简图(b)所示。
[例5] 某挡土墙的墙背垂直、光滑,墙高7.0m,墙后两层填土,性质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填土表面下3.5m处与第二层填土面齐平。填土表面作用有q=100kpa的连续均布荷载。试求作用在墙上的主动土压力ea和水压力ew的大小。
(a)计算图 (b)土压力 (c)水压力
例3计算简图
[解]:依本题所给条件,可按朗肯理论计算。
(1) 求二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ka1和ka2
kal= =0.307
ka2= =0.333
(2)求墙背a、b、c三点的土压力强度
a点:z=0,paa=qka1=100?0.307=30.7kpa
b点:分界面以上,h1=3.5m,?1=16.5kn/m3
pab=qka1 ?1 h1 ka1=30.7 16.5?3.5?0.307
=30.7 17.7=48.4kpa
分界面以下:
pab=(q ?1 h1) ka2=(100 16.5? 3.5)? 0.333=52.5kpa
c点:h2=3.5m,??2=19.25-10=9.25kn/m3
pac=(q ?1 h1 ??2 h2)ka2
=(100 16.5? 3.5 9.25? 3.5)?0.333=63.3kpa
a、b、c三点土压力分布图见计算简图(b)。
(3) 求主动土压力ea:
作用于挡土墙上的总土压力,即为土压力分布面积之和,故
ea= (30.7 48.4)? 3.5 (52.5 63.3)? 3.5=341.1kn/m
(4)求水压力ew
c点的水压力强度为:
pwc=?w h2=10?3.5=35kpa
水压力合力为:
ew= pwc h2= ?35? 3.5=61.3kn/m
水压力分布图见计算简图(c)所示。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练习5
1 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和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的因素。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 按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的各种确定方法和适用条件;利用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3 临塑荷载、极限承载力的概念
根据整体剪切破坏过程的荷载变化情况得到临塑荷载和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定义为:临塑荷载是指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破坏时,地基所能承受的基底压力(或地基从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段的临界压力),以pcr表示;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完全破坏时,地基所能承受的极限基底压力(或地基从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塑性破坏阶段的临界压力),以pu表示。
4 按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
按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塑性区开展深度确定,按此类确定的承载力属于容许承载力;二是按假定滑动面的方法先确定极限承载力,然后选取适当的安全系数即得到地基容许承载力。在学习这一部分时,主要应该掌握公式的基本假定、推导思路、公式中各项符号的意义以及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另外,必须清楚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
5关于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含义
对于平面问题,若不考虑基础形状和荷载的作用方式,则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pu=qnq cnc ?bn?
可见,地基极限承载力由三部分土体抗力组成:(1)滑裂土体自重所产生的摩擦抗力;(2)基础两侧均布荷载q所产生的抗力;(3)滑裂面上粘聚力c所产生的抗力。
上述三部分抗力中,第一种抗力的大小,除了决定于土的重度?和内摩擦角?以外,还决定于滑裂土体的体积。故而,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宽度b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第二、第三种抗力的大小,首先决定于超载q和土的粘聚力c,其次决定于滑裂面的形状和长度。由于滑裂面的尺度大体上与基础宽度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因此,由粘聚力c所引起的极限承载力,不受基础宽度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指出:(1) n?、nq和nc随?值的增加变化较大,特别是n?值。当?=0时,n?=0,这时可不计土体自重对承载力的贡献。随着?值的增加,n?值增加较快,这时土体自重对承载力的贡献增加。(2)对于无粘性土(c=0),基础的埋深对承载力起着重要作用。这时,基础埋深太浅,地基承载力会显著下降。
6 常见的基础形式有哪些。
7 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概念,桩基础的特点,负摩擦力的概念。
8 浅基础有软弱下卧层时的验算。
9 砂井和砂桩的区别和联系。
10 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概念。
11 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概念。
12 刚性扩大基础尺寸的拟定。
13 桩基础的作用、组成和实用条件。
14 单桩的工作性状。
四、计算题(包括渗透性、土中应力计算、压缩和沉降、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