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会考试 > ACCA/CAT > 复习指导 >

ACCA考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08-10-05 
作者简介:谷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cicpa,2001年11月注册acca, 免考6科从2002年6月首次 ...
作者简介:谷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cicpa,2001年11月注册acca, 免考6科;从2002年6月首次参加acca考试,至2006年6月通过全部的acca考试,历时整整4年。
回想这四年的考试历程,虽然付出了一些精力和时间,但是收获也颇多。下面是我的一些复习考试经验,希望能给即将参加和正在参加acca考试的朋友们一点启发。
就我个人而言,当初做决定的主要原因是,考完cicpa后,觉得自己有进一步进修的必要。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我没有考虑MBA,而当时知名的财务审计方面的资格考试就是acca和cga。由于我所就读的大学自1992年便与acca合作,对这个机构了解比较多,因此选择了acca。
对于目前很多关于acca考试是不是值得的争议,我觉得很没有必要。无论什么证书,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是我建议大家在决定注册以前一定要考虑清楚。简单地说,首先要对acca有足够的了解,同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来进行复习考试。这里的能力不仅指经济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在做决定前,尽量客观地进行评估,不要过分地依赖广告宣传,例如,看到有考全球第一的考友的经验或者有人1年就通过了8门课的考试,就因此低估了考试难度。我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了解正在考试的考友们的背景情况、考试进度以及对考试难度的评价。
acca为全英文考试,对于英文的专业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我们是非英语系国家的人,加上我国的英语教育弱点,英语就成为我们能否通过考试的第一道也是重要的一道障碍,因此,在注册前评估自己的英文能力是很必要的。但是,由于该考试并非托福、gre等英语水平测试,对语法的要求较低,我们只需要保证考官可以明白我们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可以看懂课本,就可以判定自己有足够的英文能力了。
acca考试偏重考察考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acca的题型主要是论述题,计算题的题量和比分相对较少,某些课程几乎没有计算的内容。由于是主观论述题,所以acca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换句话说,如果考生的论述有理有据,可以说服考官,那么就有可能拿分,因此我们擅长的死记硬背的功夫在acca考试中没有很大的用处,反而是一般会忽略的分析理解和总结能力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考试。
acca考试的内容与cicpa不同,它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审计方面,而是涵盖了企业管理中的各项主要内容,例如人事管理,商务计划等。因此,acca培养的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而不仅仅是一名财务或者审计人员。
至于acca可以给工作上带来多少帮助则因人而异。对我个人而言,acca的内容和日常的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我通过acca的课程,的确开拓了思路和眼界,了解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
我的具体考试经验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总体的经验

1.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一个灵活的学习计划是保证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哪怕那种考前看几遍课本,考前做几套题之类的简单计划也是有帮助的。如果连这种简单计划也无法完成,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评估自己是否需要继续参加考试。
2.注意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课本中的要点,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借助小册子。由于考题基本上都是主观论述题,因此每门课程的考题经常会有重复的类型,虽然不会原题重现,但是基本的解题思路却是一样的,这就需要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自己总结各种类型考题的解题思路。
3.理论联系实际
在答题过程中,如果可以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会对考试有比较大的帮助。到核心课程阶段,我建议大家多看看财经类报纸杂志以及财经类节目,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核心课程的一些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注意考官的文章
除了课本,历年的考题和student accounts中考官的文章都是很重要的,而rivison基本是多年考题的汇总,如果没有时间全部做完,还是以近几年的考题为主。考官的feedback也需要研究,因为可以了解考官判分的思路,并且找到自己答题思路方面的欠缺。
5.多和考友联系
在国内参加acca考试,如果不上培训班,那么就是考生一个人孤军作战,所以,如果能认识一些同路人会很不错,一方面没有那么孤单,另一方面可以分享经验。
6.关于培训班
我参加过审计署组织的2.4的培训课,其余的科目都是自学,因此个人的感觉是上不上培训课和acca 能否通过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二、部分课程的经验

2.4应该是最简单的一门课,和cicpa的财务管理差不多。如果没有时间看书,倒是可以直接做题,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考题的类型和答题思路。这门课的计算题比较多,所以考试时候一定要保证做完所有要求完成的考题,这样通过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2.5和3.6要看ias和ifrs,同时注意内容的更新,多做真题,尤其是第一道财务报表题。2.6的内容和国内的cicpa考试审计书的内容基本差不多,所以如果通过了cicpa的考试,那么2.5也不是很难。
2.6对于通过cicpa考试或者从事审计工作的考生来说都不难。这门课程的难点不在专业水平而是英语能力。和2.4、2.5不同,2.6没有了计算题,全部是论述题,因此较好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在考2.6的时候开始表现出它的重要性。
3.1通过率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要低,加上题型都是论述题,因此大陆考生大多选择3.2。由于我是做审计工作的,因此选择3.1,但是这门课花了我差不多2年的时间才通过。除了由于工作的影响外,主要还是思路的改变。如果还是单纯沿用2.6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2.6是从审计项目经理的角度来思考,而3.1则是从合伙人的角度看待审计。
3.3其实和2.4的区别不是特别大,但是论述题的分量有所增加,所以只想靠计算而通过的想法是不实际的,要多看往年考题并注意总结。
3.5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会感觉比较陌生,因为这门课程的内容与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没有什么联系,在学校期间也没有这门课程的设置,但是如果可以理清整个课程的结构,同时总结考题的类型和答题思路,那么相对其他2门核心课程而言,3.5更容易通过。我前面说的多看财经节目,对理解3.5帮助最大。
3.6和2.6相比,要想通过应更多地关注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报告准则的变化。
3.7的一部分内容是3.3的延续。对我而言,风险管理部分是难点。除了对于四大工具的基本概念要清楚和多做题之外,我也没有其他特别好的方法。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除了借鉴他人的经验外,按照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主要的。此外,在acca考试的路上,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对已经参加工作的考生而言更是如此。通常,我们遇到困难都不愿放弃,然而,对于有的考生来说,或许在考试中间真的觉得很难坚持下去,心理上有了抵触情绪,那么我建议尽快放弃,因为心理上的抵触加上实际的困难都会导致考试时间拉长,这样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心理压力也会很大。毕竟,我们的生活不是以考试为主的。因此,对于这些考生而言,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放弃也是一个聪明的决定。
最后我想告诫广大考生,不可以过多地期待这个考试会给自己的职业道路和经济方面带来很大的改善,因为,在职业的发展中,更多的是依靠工作经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凭借各种证书,各种证书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雪中送炭。从简历的格式我们也可以看出,简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工作经历栏而不是学历证书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