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类别: 执业医师学习方法及习题解析及历年分数分布 rar压缩文件/word文档 资料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
第一篇 生理学二、血液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意义: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又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意义: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血量:正常成人7-8%,即每千克体重70-80 ml。血液包括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的概念: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37-48%
(3)血浆是指在全血中加入抗凝剂经过离心后得到的上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血清是指全血自然凝固而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浆渗透压来源:主要来自溶解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另一部分来自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血浆蛋白质。
生理作用:晶体渗透压720-797kpa1)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的作用。:进降低,进入红细胞内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而出现溶血,增高,皱缩。胶体渗透压2)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交换以及维持血容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3.33kpa
2.血细胞
红细胞:成年男子(4.0-5.5)*1012/l 成年女子(3.5-5.0)*1012/l 血红蛋白含量男为120-160g/l,女110-150 。生理作用: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具有缓冲作用
白细胞:成人(4.0-10.0)*109/l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0.5-5%,嗜碱性粒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1-8%。生理作用:吞噬细胞与细菌,参与特异性免疫。中性粒有非特性吞噬能力,主要吞噬外来微生物、机体自身的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是人体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单核细胞在转变为巨噬细胞后,能吞噬清除较难杀灭的在细胞内繁殖的病原微生物和衰老受损的细胞;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能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嗜碱性能产生释放肝素、组织胺、过敏反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抑制过敏反应,杀伤蠕虫,淋巴细胞构成机体重要防御系统,t参与细胞免疫,b参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成人(100-300)*109/l
生理作用:1)参与生理止血 2)促进凝血 3)维持毛细血管壁正常通透性
3.血型:据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性凝集原的种类来分型。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者为a型血,含b凝集原者为b型血,同时含有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无a、b凝集原者为o型血。
三、血液循环
1.心脏生理
(1)心率:是指心跳频率,简称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