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去年的考试,我觉得策略很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那么多题实在不太可能都做完。”报考了枣庄市公务员招考的王振华,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公务员考试。
2007年7月,王振华从山东一所师范类高校毕业。总结去年考公的经验,她觉得,自己虽然准备不充分,但是临场发挥不错,“公务员考试还是有些技巧的,特别是在考场上的时候。”
准备不足吃过大亏
决定考公务员,振华说只是找工作的一步,“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报了名,我也就报了。”结果报名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开始复习,直到考前半个月,才买来了资料。匆忙的准备让她在考场上吃了大亏,“我以为行测只有120道题,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140道。”
惊慌之余,振华决定,放弃本就不太擅长的数理题,先做资料题。“资料题多数不需要太复杂的计算,相对容易一些。”结果,王振华的行政能力测试得了51分。
考研的知识也能用
虽然准备得并不充分,在考场上,王振华学会了活学活用,把考研复习政治时背下来的东西,写进了申论里。
“考试的时候我就想,考研复习的政治不能白背了,答题的时候就使劲儿往那上面靠,和谐社会、依法治国什么的,我都答了。”
还有一个例子让王振华颇为得意。“考试之前,有天晚上看电视,介绍丛飞。申论那道网络救助的题,我就用他举了个例子。”最后,她的申论也得了50多分。结果她的笔试成绩名列第四,距面试仅一步之遥。
要给自己信心
“我有一个习惯,觉得比较难的题目,自己做出来了,心里就觉得别人不一定做出来,于是就会很开心。”王振华说,虽然别人也许觉得这道题并不难,但是对于处于考场上的人而言,这样的阿q精神会让自己信心百倍,做题更加顺手。
阿q精神鼓励之外,振华还分析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考公务员的很大一部分是正在工作的人,在思维上我肯定比他们有优势;再就是跟我一样的大学生了,大家都是一样的,顶多就是各有所长,没有必要怕谁。”
策略很重要
回头看去年的那次考公经历,王振华说,最大的收获是积攒了经验。一年之后,再次走向公务员考场,她已经制定好了应对之策,“扬长避短”。
“我是学汉语言的,常识、逻辑、言语表达题都不在话下,弱项就在于数学。这次我准备先做熟悉的三块,然后做资料题,最后再做数理题。不能再像去年那样,老老实实地按着顺序来。”
虽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对于王振华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把握来到眼前的每一个机会。这也是她找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
考场小绝招
绝招一:
快速搞定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题经常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完成,考试时也要抱着先易后难的态度。下面提供此类题目中的几条常见规律,供大家参考。
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如1/2、1/6、1/3、2、6、3、1/2。
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1。涉及到平方、立方的数列往往数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间距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如2、5、10、17,是1、2、3、4的平方加1;如0、7、26、63,是1、2、3、4的立方减1。
3.第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后两个数的和。这种数列通常有一个特征,即数列最后经常会出现一个负数。如5,10,15,85,140,7085。5×5=10 15,10×10=15 85。
4.奇偶数分开解题。有时候一个数列奇数项是一个规律,偶数项是另一个规律,互相成干扰项。如数列1、8、9、64、25、216,奇数位1、9、25分别是1、3、5的平方,偶数位8、64、216是2、4、6的立方。
5.后数是前面各数之和,这种数列的特征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呈2倍关系。如数列:1、2、3、6、12、24。
绝招二:
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即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
2.关联词原则。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3.常见词原则。一些关键词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这些词包括: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
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段落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
第三步:分门别类。这一步很重要,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横向分类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纵向分类包括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绝招三:
常见面试题回答有窍门
1.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对公务员的认识:公务员是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代表着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考公务员的目的:主要是想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具备报考公务员的条件。
2.如果这次你没有被录取怎么办?敢于面对,善于反思;走出阴影,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回到原单位岗位上后,要认真工作;再接再厉,以后如果有机会仍会再次参加竞争。
3.“职业目标”问题。要根据应聘岗位的特征来回答。有些岗位需要求职者超越自我。比如,一个开创性的岗位,就需要应试者雄心勃勃。反过来,有些岗位就需要应聘者去忠于职守,耐得住寂寞。比如一些专业技巧、技能性强的岗位。
4.“家庭背景”问题。要联系应试目的进行表述。比如:家庭环境对素质培养的帮助,特别是家庭环境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帮助,这个才是考官们感兴趣的地方。
5.分析思考能力题。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要保持辨证思维方式,时刻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有原理讲原理,需表态先表态”,结合事例,阐明观点。
6.处人处事题。与不同人相处要运用不同方式。对上级,要持尊重态度原则;对上级集体要服从,单向请示不卑不亢;与同事相处,有理有节,保持真诚,正确对待同事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失误,多帮助、多鼓励,求同存异。遇到矛盾,先找自身缺点和不足,利用第三人交流,要有容人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