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备考指南 >

08国家公务员考试点评:中央直属合格线会有所提升

2008-10-04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今天的考试直播间,我是娄雷。   2008年国家公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今天的考试直播间,我是娄雷。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昨天已经是落下了帷幕,很多考生在反馈回来的信息当中都觉得今年的题应该说难度适中,我们也在昨天的第一时间连线了很多名师,为我们大家进行了一些真题的点评。另外,也是对今年的形势做了剖析。在今天的聊天室当中还会就这个话题请到一位嘉宾光临我们的聊天室和大家进行沟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在我们的留言平台中欢迎大家提出。今天请的老师是中公网名师李永新老师做客我们直播聊天室。

  李永新: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昨天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当我们问起这次同学们参加我们的公务员考试难度怎样呢?44.98%的同学认为这次难度一般。31.02%的同学认为今年的题非常难。还有15.63%认为是不难。大家主要的意见都集中在一般和太难上,很多老师会认为今年的题出的并不是特别难,您是如何看待今年试题的总体形势?

  李永新:今年的题很难从难度角度把握,但是出得很有水平,区分度非常好。也就是说不再像去年追求某一种单题形式的难度,组合到最后一定是每种类型的题都非常难,对考生而言,做每道题、每种类型题,到最后把所有题目做完只有一个感觉,就是“难”字。今年的题区分度非常好,每一种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像数字推理、数学运算、资料分析难度比以前有所降低,当然同时也有难度增加的,比如说言语表达难度略有提升,比如判断推理中逻辑部分略有提升,还有判断推理部分的类比推理略有提升。有的难度降低,有的难度增加。但是由于今年的题量还是140道题目,这样一种状况,它是分部分情况的。对于没有经过全面准备的同学一定还是觉得非常难,对于有过一定准备做过很多题目的同学,会有一个基本感觉,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新浪的调查结果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也就是看你的状态。总的来讲从命题角度来讲,比去年是偏简单一点。但是总的调查出的结果来看,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特别全面、特别深入准备的同学可能觉得难一点,这个调查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区分度高 突出选拔性

  主持人:下面谈同学们都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比如很多同学对上午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其实每年考完之后大家都会觉得时间不够、做不完。我们也聊过了,平均要50几秒就要做一道题,今年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行政能力测试,你是否全部完成。69.67%的同学没做完,剩下30.33%说做完了。看是还是有很多同学都是没有做完这个行政能力测试题的。您给大家讲一讲今年行测题的总体情况。

  李永新:行测题今年出的还是很好的,总体难度偏低一点,但是从题量来讲,又保持了这样一种大题量。基本从考试来讲区分度特别好,今年的行测考试具有革新性的,就在于它的区分度。我们以前的考试一味追求单题型的难度,今年开始更加突出选拔性,也就是作为考试的精神是想把我想要的人才选出来,通过题型的难度变化,有的难有的简单,功底好的就可以把题快速解决,功底弱一点的同学可能限于题型的基本难度可能就被卡住了。

  今年的题通过这样一种变化,有难有简,考察基本功底,考察基本能力,这样的一种变化就把我们这次考试的选拔性体现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比较好。

  从行测总的情况来看,第一部分言语理解类型表达,在去年的基础之上,我们去年开始言语理解表达考片段阅读20题,选词填空20题,今年基本按照这样一个风格,但是难度略有提升,更加考察我们对言语的把握,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

  比如第7题,“能源价格高并否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量,确保人们利用剩下的石油找到新的新能源,实际上如果我们追寻价格杠杆基础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性的选择,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都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变机制才使价格更有效。”这一道题出得非常好,必须把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联系起来综合作者的基本态度,不是简单谈到能源价格高并不全非是坏事这样一个所谓段落句子的内容,而是和后面的价格机制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就要选择。比如b和d选择价格杠杆和能源之间的选项,最后选为价格杠杆对能源流向的调节作用,所以就要选择d。非常好的一个题目。

  你必须要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尤其要分析作者的核心态度。今年言语表达片段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另外一部分选词填空今年也出现一个新的形式,我们叫多项选词。多项选词虽然在形式上有变化,但实际上在本质精神上没有变化,也就是中央国家机关一直强调对语境的理解、分析。你要通过这种语言环境的分析去体会如何遣词造句,这一点上我们今年体现得也很明确。

  比如40题,作为公司文档不需要也不必要事必躬亲,必须怎么样给你一个空。细节能使他人观察得更细致,更怎么样,在某一细节操作是榜样,并形成什么,使员工无法马虎什么什么。这里边其实我们抓住一个关键的语境,什么地方呢?“能够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更细致,还有一种在某一个细节当中做成榜样,并且形成什么,后面有一个解释,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这里面既然是不敢马虎,我们在选项当中威慑力、使命感、好习惯、内聚力上就很容易区分。不敢马虎的话,肯定是强调威慑力。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语言环境的分析去遣词造句,很容易把a选出来。

  总的来讲,虽然这部分难度有所变化,但是突出体现出来的更加强调基本功底。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复习行测的基本指导。

  今年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来讲,数字推理是一种新题型,三角形的数字推理,其实并不新。在很多对公务员进行精心准备的同学已经见过了,如果我们在地方考试,比如北京、江西等公务员考试当中经常出现,也就是没什么难度。大家简单分析就可以发现。比如说7、2、8这三个数字,我想得到26,很容易就得到,还是很简单的,不要被形式所迷惑住。这也是今年行测的一个特点,特别强调我们在形式的变化上。一会儿再看其它题型也具有这个特点。

  其它数字推理出得比较中规中矩,基本上是从复习角度出的。今年的数学运算出得非常好,和去年不一样。去年的数学运算或者是以前的数学运算特别强调你具备这个基本能力,如果这个题你不会,对不起,你没有办法答这个题目,甚至想代入都代不了,但是今年的15道题,其中第46、47、48、58、54题都是可以完全采用代入法的,占了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两个基本常识,49、50题是基本常识,作为基本备考是必须会的。所以,15道题有一半题都是白白送分的,如果掌握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体现出我们现在在行测、数学运算命题思路的重大转变,这一点要把握好,今年转变得非常好,一定要采取好办法,比如代入法、参数法。

  数学推理还是比较简单的,能够把我们考察的基本题型都考到了,除了两个多图形推理、事件推理还有一个空间推理。今年在形式上很有意思,空间推理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我们在命题形式上有点特别注意的地方,特别强调“不能”。很多同学肯定没有看到这个选项,也没有仔细审题。第65题很有特点,很多同学上来就先a答案,但a是一个正确的,我们要选择不正确的,这一点要把握好。

  定义判断很中规中矩,和去年没有太大变化,总体来讲比去年偏简单一点,尤其是在定义的描述上不像去年那么难,比较好把握。

  类比推理我们今年在考试大纲的变化上也非常明确强调了我们要增加难度,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大纲体系当中也给大家明确讲到了。从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不仅出现了新题型,我们强调在以前的基础当中的新题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它还在其大纲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了新变化,也就是三项概念的情况。比如我们强调国家、政府和行政是一种什么关系,让你来选择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类型题难度其实也不是很大,只是形式新颖。

  逻辑判断应该讲难度上比去年有所增加,更加倾向于考察逻辑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逻辑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我们在大纲解析里已经强调必须具备专业的逻辑知识。比如,最近调查显示,近年来在城市中的高收入人群当地人占70%,充分说明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这实际上是一个概述推理,也就是70%的比例好像很高了,但是我仍然不一定能够推出结论,还要看环境的平均情况。a选项,外地人在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也就是外地人占的比例也就是40%,这样本地人高收入占了70%以上就能说明问题。这里面谈到概率推理问题,必须具备逻辑学的专业知识才能快速把这个题目选出来。

  常识部分。今年的常识部分难度是提升的,和去年简单的考察面上的基本知识不一样。不仅考察面上的基本知识,同时出了5、6个比较有难度、有深度或者是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相对偏一点的题目,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现在在法律基本知识上要求逐步提升的一种精神。

  资料分析又再一次验证了我们今年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重在形式变化,重在形式新颖,重在考察基本能力。尤其像资料分析的第一个,第121—126题出现了两个折线图,又出现了资料,无疑在心理感觉上给大家很大的震撼力,觉得这个题很难,读起来就很难,别说做了。这恰恰是我们今年的一个命题特点,也使我们吸取教训,看起来很难,实际上并不难。同时我们今年的资料分析突出显示出来可以运用一些基本知识判断。比如第121题2004年印刷量54.2%的企业有多少家给了一个选项是无法判断,很难出现无法判断的说法,如果出现无法判断,从解析角度来讲很有可能真的是无法解析判断,从技巧而言,直接就选d。

  第126题,根据资料可以解释报纸印刷量增长变化的例子是。我们知道网络是对平面媒体最主要的冲击,所以b提到了2003到2005年出现电子报纸等新媒体,这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就直接把b选出来了。

  你虽然发现感觉有难度,但实际上是可以运用技巧或者是运用背景知识和常识,对题目进行快速求解。

  总的来讲行测形式变化、新颖性变化是重点,力求增加心理上的难度。其实题型角度难度并不很大,也要求我们在以后应对行测的时候首先要扎扎实实打功底。有了牢固的功底,不论怎么变化,心理上都是很自信的,有了这样一种基本能力就不会害怕。事实上今年的调查,包括新浪的调查数据,很多同学在心理上被题目给吓住了,所以感觉比较难。

  主持人:我现在看到聊天室当中有很多考生们正在积极交流。比如有一个考生应该是考得不错。

  网友:您刚才讲的题我都做对了。

  主持人:还有一位同学说的也很有意思,希望你抽时间解答一下他。

  网友:请教李老师,行测当中每个题型的分值如何分布?每道大题的时间该如何安排?

  主持人:恐怕现在要准备明年的考试。

  李永新:分值是这样的,从人事部的说法来看一直没有特别明确,但是从各种渠道反映的情况来看,分值一般来讲是0.6—0.9分,也就是说会根据题的难易程度,题目在命题之前会有难度系数,根据不同的难度系数确定不同的分值。这样一种不同的分值,不同的难度系数决定不同的分值,总的变化是0.6—0.9。

  另外,总的来看资料分析、言语理解表达、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相对分值,其它偏低。资料分析、言语理解表达、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分值可能是0.8到0.9分,对于其它题目比如常识等等可能就0.6分到0.7分更多一点。可能同学对分值的把握了解如何答题的顺序,这里有一个误区,分值不用很关注,你要考过几次试就会很清楚,关键不是分值高低而是会不会,这是最关键。分值高可能你不会,对你没有意义,分值低,你会,仍然要花时间做对。这样在答题顺序上千万不要有这个误区,一定要把握四个字:最快拿分。什么最快拿分先做什么,不要管分值高低。这是第一。

  第二,时间把握上一定要灵活,从每年的考试情况来看不太一样,我们在试卷上给的参考时限也是简单的参考时限不具备真正的指导意义。一定要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比如去年数学运算很难,15道题目,你20分钟做完就很不容易了。但是今年的题目很简单,数学功底好15分钟就可以做完,所以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要根据每年具体情况做一个适当正。但是总体来看,比如言语理解表达40道题目,一般30分钟就要做完。判断推理35道题目,一般20—25分钟就要做完。常识部分20或者25道题,10分钟左右就要做完。资料分析20道题,一般20分钟就要做完。数学运算20道题目,15—20分钟做完。这是一个基本时限,给大家一个基本原则之外也要给灵活原则,要根据具体题目、具体考试情况做调整。

  主持人:现在很多网友都会积极询问一些关于行测的问题。

  网友(网名“有一天我中了”):我也想请教李老师,数学偏弱的如果专门注重于数学运算或者是数学推理当中应该如何做?

  李永新:要看你具不具备数学基本概念,如果具备了数学的基本概念,虽然数学基本概念弱,但还是有一定的功底,还是可以提升的。这类同学可以准备,最主要的方法是在数学题型上准备,比如数字重排,利润、浓度、工程、行程问题,从题型入手,这是一个具体方法。另外,方法入手,代入法是一个重要方法。另外猜中结合的方法,一定要活学活用,这两种方法上准备,多注重数学方面的题目。另外对于数学特别弱的要把握一个原则是该放弃就放弃,经常有这种情况,我准备了很长时间的数学,但是今年数学很当考试的时候,我这一年的努力基本上没多大作用,基本上全部要放弃掉。这一点大家要把握好。

  主持人:还有网友特别担心,说做行测的时候会把答案往试卷上写,会不会影响?

  李永新: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考试不允许在试卷上做标记,但实际上做了标记没有人管,不用太担心。试卷一般就放起来了,除非有特别明显过分或者是偏激的写法在试卷上,正常画一画,写写答案没有问题。

  主持人:所以不用太担心。


 申论部分出题合理 具有革新性的

  主持人:每年我们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能够体现出现在我们整个国家中央机关的一些指向标,所以他们出题的合理程度就备受关注。比如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显示44.58%认为这次出的题目很合理,21.38%认为不合理。在不合理和合理之间其实还设立了很多选项,但是没有想到第一个、第二个就完全的两极,有的人认为合理,有的人认为不合理,您认为今年的申论题怎么看?

  李永新:出得非常合理、非常好。申论的重点是对当前的生活热点有所分析、有所思考,而且结合当前的大政方针、当前的环境。十七大召开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科学发展观,今年的申论提得非常好,怒江开发水电站的问题引入了我们究竟该开发还是不该开发这样一个争议。由此让我们开始思考,比如是我们到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从而让我们结合我们科学发展观来看。如果我们要开发的话,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才能可持续性地全面开发,可持续性的开发,真正把它开发好。今年这个申论出的还是不错的。

  从内容上看切入点非常好。从形式上来看出得也非常好,它和去年或者是和以前的申论不太一样,今年的申论是革新性的,行测某种意义上也有革新意义,申论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以前的申论有一个特点,命题人的申论和一些准备了申论考试的申论,什么含义呢?也就是说我们这里面有很多申论的专业术语,比如对策,比如让你概括主要内容和概括主要问题。这样的说法其实尚都是做申论命题的人或者是准备申论的人清楚什么叫主要问题,熟悉什么叫对策。但是很多对于第一次,报考国家公务员可能也不是很了解什么东西,但是我还是有基本能力的一些同学而言就处于劣势,不知道这个东西,并不意味着没有能力。今年的申论彻底抛弃了所谓套路、形式上、捉迷藏的东西,给了你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今年的申论出得非常好,已经抛弃了过去捉迷藏的形式,就是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结合给定的材料好好分析就完了。所以,今年的申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革新意义。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申论各题答题要点

  主持人:下面大家一定会听听您对申论各部分的点评了。

  李永新:我们今年申论分成两类,综合管理类、副省级以上和执法类地市以下。一起看题目的情况。比如第一题,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存在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的争议指出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开发水电和反对怒江开发理由分别加以阐述。实际上是一个概括,尤其是概括两方不同的观点。这个题从答题上来看首先要把焦点是什么指出来,也就是是否要在怒江建水电站这样一个焦点问题。同时概述中指数反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的观点是什么。反对建设水电站的观点核心是要保护环境,保护这样一个生态河流。支持的观点主要是要以开发水电的方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真正使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在这样的一个总概括结束之后,要对反方和支持方的观点做一个具体阐述,比如反方谈到了几个要点,大家要答上来,不能直接提高百姓生活,不利于怒江的原始生态保存,怒江的风景区物种丰富、传统民俗具有特色。这些问题遭到了严重破坏。第三,不符合百姓的生活方式。第四,不经过反复论证地质情况的情况下施工可能具有随意性。第五,水电开发可能引起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可能是我们现在没有考虑到的,这是反对方的主要观点,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具体概述中讲出来,500字的篇幅。

  支持方是有利于怒江经济发展,尤其是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第二个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第三,有利于提高怒江地区百姓的生活水平。第四,水电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少、回报大的投资项目。对于这样的第一题,大部分同学应该把这些点答上就可以拿到一个基本分数,这个问题不太大。

  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9和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哪些启示。这实际上在第9和第10材料都有明确说法,实际上是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其实你也会发现,一会儿我会再强调,我们现在的申论特别强调分析能力,这种分析能力如何体现?其实就是强调一定要结合给定材料,尤其是结合对给定材料的分析,得出你的答案。就是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答模式,不要想太多复杂性的东西、套路的东西,没有意义。今年的申论考试中已经非常明确,这种指向性已经很强了。就这个题目而言,材料9和10说得很明确,实际上主要是说这么3到4点。第一,要处理好水电开发和百姓利益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水电开发之后的移民生存问题。到底能否妥善地把移民安置好,尤其是让他生存好,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关键点。第三,要处理好水电开发后的生态保护问题。第四,我们还有很多遗留问题,我们现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协调,这也是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题和第四题是市地以下执法类要答的,难度相对第五和第六题要求偏低一点。但是我觉得从区分度来看也是非常好的。第三题给了两个小题,第一个小题,给定资料7,某研究所技术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技术推入大海值得赞赏,鲸鱼被非洲难民所捕食也值得赞赏,因为救活了一批人。请说明这表达了技术长怎样的观点?这里不要单纯支持也不要单纯反对,从申论作答而言和对问题的分析来讲一定要强调辩证性。首先要谈美国人把搁浅的技术推入大海有它的道理。非洲人捕食也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同时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后先分析两个观点的合理性,最后再得出你的结论,认为技术长的观点是什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然后形成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是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把它把握好就行了。

  第二小题非常好,抛开了原来要出对策的基本思路,不一定非要你写对策,而是考察你观察的能力。我们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再得出对策。下面的第二题包括下面的第五、第六题,尤其是第五题,特别强调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然后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体现了对策精神而不见得非要在形式和套路上追求什么这一点一定要把握好。

  材料六引出某报纸c主编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的立场对c主编的答复做出回复。c主编的意见是一定要保护河流,不要破坏。答复上主要提出三点,本身你说它是一条生态河流,现实来看已经不见得是生态河流,很多地方已经被破坏。所以,答复第一点可以说它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生态河流,包括到底有多大价值值得商榷。第二,从现在来看,我们开发它,使它具备一定的经济带动作用,带动两岸人民脱贫致富,这是一个主要的目的。第三个就是它与我国国情相关,我们现在处于一种要求快速发展的状态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当然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但还有一个诉求点一定要快速发展经济,使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民能够脱贫致富。这是第三题。

  第四题这是行政执法类,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一定要从几个角度来讲,这是申论的基本要求,大家要把握好。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写,从大角度还是从小角度写,从政府角度写还是从某一个机制、制度角度来写,都要锁定如何解决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如何在生态文明的基础要求下,既发展经济,又保持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文章重点论述内容。

  这是第三和第四题。

  第五题是一个难点,今年的申论出的区分度最好就在第五题上,它实际上是有区分的。从题干来看,给定材料11列出职能部门准备反对意见给予答复,请指出这些答复存在哪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真样进行修改补充。给了三个要求,不同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谈主要问题。也就是现在不追求形式、套路上的东西,没有用,不是真正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不要注重形式上的分析,没有意义。所以,今年的命题指向也很明确。第二,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就得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第三,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再次印证了现在申论非常强调分析能力,不要给我说其它模式性、套路性的东西,最关键要把问题、不足找到,并且把不足补充全面。

  从材料来看,我们其实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看,当然在作答的时候可以分具体小条作答。我给出基本的写题思路,从写法上再调整。

  首先可以观察材料六。材料六提了一些基本精神,就是我的反对意见。这样一些反对意见其实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1,我们开发水电的方式到底能不能解决移民的问题,到底能不能使移民真正地走向富裕生活。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第一个反对意见。

  2,同时在a先生的反对意见当中还谈到了一个环境问题,也就是污染的问题。由于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怎么解决?

  3,我们这样的水电开发可能改变了沿江流域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要看这个做法是不是科学的,短期可能改变它的经济,但是他可能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你怎么应对呢?

  4,我们要为未来、为将来、为我们的子孙万代保持这样一种生态河流的角度来看,要不要留这样一条原始生态河流。

  5,也就是不经过论证就贸然施工,地质上可能造成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我们现在无法估量的。

  这是5个反对意见,我们要看一下材料中的反对意见是什么,概括出来。

  另外,从材料11的回复来看,就要分析一下材料11有没有把我们刚才谈的这5个问题都解决掉,到底有没有解决移民问题、环境问题、地质问题、生态保护,要不要把这样一条生态河流作为为子孙万代留下生态保护这样一个东西。还有我们是否尊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五个问题。材料11有没有从这些方面里答这个问题?显然材料11没有具体地去答,只考虑生态问题和全面开发问题,其它问题谈的比较少。所以,从材料11的回答上来看或者是从材料11这样一个所谓的答复上来看还是一个草稿,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人家这5个问题给人家分条地做解释,这显然不能给人家以满意的答复。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反对意见者,你这样的一个答复,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你能解决说得过去吗?第一,针对性不强。第二,原则性过强,太给出原则性,不具有操作性。第11题的答复上,第一针对性不强。第二,操作性不强。从作答者而言,我们回答这道题目的时候既要注意它的原则性,又要注意它的针对性,尤其要分条作答。我们针对材料6所体现出来的这5个问题,移民问题到底能不能够解决,能不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的移民真正过上富裕的生活,要从这个角度给予答复。环境保护问题,你要非常明确地给它一个明确答复。我们怎么样的开发、怎么样的保护环境才能做到既开发了河流、发展了经济,同时又保护好环境,绝对不会出现你所强调的对库区的污染等等问题。要这么答复才行。

  对于生活方式的问题,你也要强调,我们这种开发如何可以更加好、更加完整地保护我们沿江流域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民俗习惯。要从这样的角度分条作答。

  这个题要答好必须按照我刚才讲的五个方面分条地指出材料11答复上的问题,并且给它补充全面了。同时在一开始回答的时候,要首先指出我们材料五实际上原则性过强、针对性不行。从总体上说一下,然后分5个方面进行作答。人家要求500字左右,实际上内容上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六题,“人与自然”写一篇论述文章。实际上最后给的是“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我们在科学发展观当中重要地提出了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它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如何更好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用生态文明的方式,以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式来促动、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我们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可以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写,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就写人与自然,我们文章的重点、文章的笔墨可以放在生态安全上。

  围绕这个问题从解决的角度来写,怎么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或者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可以的。这是文章的总体思路,我点一下。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做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大家对考完之后的感觉,比如有37.3%的同学认为这次考试只能看运气了。还有34.9%的同学认为这次心里没谱。只有15.29%的同学认为这次考试十拿九。同学现在心中是特别忐忑的。现在回答一下网友预先的问题。

  网友:申论焦点我现在回想好像写的都不对,我写的这个焦点是水电开发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样是不是就拿不到分了?

  李永新:不是,其实出题角度来讲没有说这就是标准答案,必须和我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你只要否定这个观点就行了。这位同学的答法也是否定的,不用担心。

  网友(山东):申论的第五题修改错误答复,我周围很多同学都没有理解透,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真的很奇怪为什么什么都看不懂。申论材料当中的“竭择而渔”是否应该写为竭泽而渔?

  李永新:应该问题不太大。第五题的分析关键要锁定材料六,对材料六进行完整的概括,到底说了我们现在反对建水电站的理由是什么,针对这五个理由,你在答复的时候本身就按照这五个理由去答复。从五个理由入手,针对这五个理由,看如何给它一个很好的答复。掌握这样一个切入点就好了,实际上还是体现我们概括能力不强。也就要求我们在今后一定要注重概括性,或者是现在申论指向性来看一定要抓住材料,对材料进行明确的概括。竭泽而渔,选择的择和泽问题不大,要看你的选择机会,把选择机会都取掉了,连机会都没有了,是这个意思,问题不太大。

  网友(湖北武汉):大作文我写的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兼顾,行不行?

  李永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兼顾,题目而言是一个好题目,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去写。千万不要写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去论述它的必要性。不要仅论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主要是从申论角度,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实现?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什么样的措施如何实现?这如果是你文章论述的重点,这文章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如果只论述它的必要意义,就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很重要,而没有说如何实现,这就偏了,关键看你下面怎么论述的。

  网友(安徽):申论第四题作文我只写了600字,不知道会扣多少分,不过我的结构还不错?

  李永新:600字很明确,字数上的分数肯定扣了,3分也好,5分也好,该扣的肯定扣了。结构上你可能会觉得比较好,但实际上600字肯定在结构上也是有问题的,结构分也要扣。逻辑角度或者是论证角度而言,你的分论点肯定也不够,论证也不充分,论证分也要扣。从三个方面:字数、结构、论证充分性上要扣你分数。可能得不了太高得分数,要有心里准备。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合格线预测

  主持人:下面的时间会回答在线网友的问题,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在我们的留言平台当中提出。

  今天聊天有很多朋友都特别想知道您对每道题答案的公布,不过今天由于时间原因,是不是已经不能把每道题目公布。

  李永新:我也不要在这里一道道说答案,干脆就把所有的答案放在新浪上,网友可以到新浪的教育平台上去下载相关的答案。答案我们已经全部做完了,行测的还有申论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对照一下。

  主持人:也欢迎大家登录我们的公务员频道,去看李老师的答案。

  网友:想请您预测一下今年的合格线大概是多少?

  主持人:给您一个数据,比如我们调查的时候34.13%的同学认为是100—110分。32.26%的同学认为是在110—120分,您的观点怎样?

  李永新:这有三条线,非常明确。我们现在现有的三条线,一个是综合管理类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省级直属、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地市以下。去年划了三条线,副省级以上总分不能低于110分,行测不能低于60分。第二条线是总分不能低于105分,行测不能低于55分。第三条线95分,行测不能低于50分。今年这三条线,地市以下基本上和去年差不多,总分大概是95分,行测不能低于50分,要照顾全国方方面面各个方面的考生,这条线变化不会很大。但是变化最大的就是副省级以上,包括中央直属机关的这条线,去年110分,行测部分不能低于60分,这条线一定会有所提升。很有可能总分分数会提到115分或者是120分,行测可能提到65分左右,60分有可能,但是65分提升的可能性更大。

  总的来讲,中央直属的线来看一定会有所提升。

  主持人:回答一些我们在线网友的问题。很多网友都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之后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会陆续开始,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题会不会对地方的考题有影响?

  网友:会有影响,每年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之后会对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有指导意义,尤其是接下来比较近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是12月30号,还有江西省公务员考试1月6号,如果参加这两个考试的考生一定要注意仔细研究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在题型上、方法上和思路上的变化,一定会对浙江省12月30号的考试和江西省1月6号的考试有指导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可以和新浪公务员考试频道做相应的研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发布到这个平台上,大家会看一看,会有哪样的指导意义。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的具体解答。我们在电话连线当中,发现55.35%的同学是第一次考公务员。不过有数据显示,同学今年没有考过的话,绝大部分同学决定在明年的时间还会继续去考,包括像地方公务员,大家都会竭尽全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