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类别: 2008新东方考研政治讲义合集 rar压缩文件/word文档 资料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
2009考研政治讲义【完全版】--任汝芬系列的精华部分!
直接打印背诵就可以拿高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任汝芬
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
教材说明:本讲义为任汝芬序列一教材里的第一部分,严禁翻印、严禁在网上随意传播!
本电子讲义不包括正版书红色的字体。
老师授课的配套教材为:《2008年序列之一要点精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学员可以到各大书店自行购买。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政治理论课复习提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主要包括密切相关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胡锦涛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和运用。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后人对它的发展。现在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简要地说就是马、恩、列、毛、邓、江、胡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在当代中国,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经列宁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其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而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中共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接班人,需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按照2008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六门课程。这六门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以及考试的要求和试题的特点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六门课程可分为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包括三大理论成果;现阶段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观点,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在六门课程的复习考试中,哲学是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心,形势与政策中关于党中央现阶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指导。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2007年命题的方向与重点。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对此既要总体把握又要重点突出、方法科学。
本部分复习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2008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哲学原理分为七章,主要的内容是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四个方面,也就是唯物辩证的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坚持用既唯物又辩证的世界观认识一切、解释一切、改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和获得自由。
通过学习和复习,在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同时和基础上,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哲学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共同理想,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由一系列的范畴(基本概念)、观点构成的体系。其范畴、观点最为抽象,内涵最小,外延最大,考试命题最为灵活,所占考分高。因此,考生复习哲学的侧重点是概念、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掌握重点概念、观点的是与非,一定要懂,同时也要通过做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练习题,培养和增强理解、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复习提示:本章属于绪论性质,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三对基本概念,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一词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由希腊文菲罗与索菲亚合成,直译为汉语是“爱智慧”的意思,翻译成英文就是“philoshy”,即“智慧、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之学,在19世纪经日本学者转译为中文的“哲学”。
在古希腊哲学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地把哲学看作是“各种知识的总汇”;一种是狭义地把哲学看作是研究世界本原或本体的学问,即形而上学。本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以后又回到本原。
后人根据古希腊伟大思想家对各种知识的分类,把研究有形体的自然现象的学问称为物理学,把研究世界本原等抽象对象的学问称之为“物理学之后”。我国近代学者严复根据我国古籍《易经?系辞》上有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故把“物理学之后”一词译为形而上学,也就是哲学的意思。形而上学还有第二种用法,即近代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首先赋予“形而上学”以新的含义,用以指非辩证的思维方法。我们现在的哲学原理以及实际生活中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是指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与方法。
以往的哲学家、思想家对哲学的认识与理解,不论是说哲学是“智慧之学”、“包罗万象的科学”,还是说哲学是支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即其实质是研究普遍性问题的学问,但却未能真正揭示出哲学的性质、对象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1√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了正确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含义或定义,需要正确认识几个关系。
2√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则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哲学与世界观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对于成人来说,可说是人人皆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因为哲学是经过思想家、哲学家概括和总结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只有通过学习,才有可能掌握;哲学离不开世界观,要讲世界观,哲学对人们的世界观的确立和成熟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任何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是统一的,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之亦然。因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3√2.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而其他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等则是研究一定的领域、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所以,哲学和其他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又相互联系,哲学以其他科学(相对哲学而言称之为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并可给予其他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观点的总和,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意识形态形式。哲学同其他意识形态形式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离开经济基础最远,是属于恩格斯所说的“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也就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古至今哲学中的问题即矛盾很多,那么,贯穿哲学演变和发展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任何哲学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支配其他哲学问题的问题是什么?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他指出: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