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备战高考 >

专家讲解报技巧 用志愿的成功弥补考试的不足

2008-10-03 
我的分数不高,应该怎么填志愿?”“若第二批录不了,我选择补录还是等第二批?”“我觉得今年彻底 ...

我的分数不高,应该怎么填志愿?”“若第二批录不了,我选择补录还是等第二批?”“我觉得今年彻底失败了,干脆填好点碰碰运气行不行?”……近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在为填报志愿发愁。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揭示这些问题的“态度因素”,并讲解志愿填报中的技巧。

临界分数分差问题 

“跳一跳”还是“保一保”

谁都希望自己考得好一些。分数够高,不但选择余地大,而且志愿定位比较容易。反倒是成绩一般,分数卡在一、二批之间,或者二、三批之间,填志愿最为头疼。

文科考生小郑的情况很有代表性:高考成绩525分,今年的文科录取第二批a类分数线是524分,b类分数线是494分。分数刚挂到第二批a类的省控线,至于能否到某所学校的分数线,就很难说。

这种情况如何处理?一位高校的老师出招:第二批a、b两类院校志愿填报都要非常小心谨慎。a类的填报上,尽量不要选择过热的学校,也不要选择过热的专业,争取能够一次性被录取。如果不行,在补录的环节,会有一些学校适当降分,也是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同时还要填好b类院校和专业。保证万一a类没能录取,补录环节又没有成功,在b类中避免再次滑档。

a类学校属于“跳一跳”的范围,b类属于“保一保”的氛围。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尽量让分数发挥最大效能。

分差问题 

第一与第二志愿同等重要

尽管专家和老师多次强调,要处理好志愿学校之间的分差,也要注意专业之间的分差,但是很多考生并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因此,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志愿填报中存在隐患,一旦被触发,可能导致滑档,较高的考分被浪费,本该有学校读的考生落榜了。

第一志愿很重要。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70%以上,特别是名校的第一志愿全部录取,达到了90%以上。如果第一志愿填不好,就会一步踏空,步步踏空。当然,第一志愿也不能填得过于保守,否则被录取之后,一定心有不甘。

第一志愿填报一定要恰当,准确把握自己的实力和所选择院校的切合度。要通过多方面资料的相互印证,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第二、三志愿同样重要,是避免考生滑档的“防御阵地”。一些考生填志愿,把喜欢的学校找出来,按照由分高到分低的顺序排列。这样的第二、三志愿是没有意义的。一旦第一志愿滑档,“防御阵地”形同虚设。二、三志愿的梯度越大越安全,一般都是要20分以上,才会有机会。比如:第一批志愿报广外,第二志愿是华师,第三志愿是华农。这就有问题,广外跟华师之间的分差很小,如果广外录取不了,华师肯定也录取不了。

第一专业和第二、三专业的关系,也属于这个问题范畴,同样应该慎重对待。

补录环节

五次机会尽量避免滑入

今年广东考生有五次补录机会,但很多考生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如何看待补录?专家有两方面看法:一是尽量利用好补录机会。它毕竟给了考生又一次机会,让考生有可能避免滑到下一批次。而对于考生来说,早一批次被录取,不仅意味着大学梦先圆了,还意味着被录取的大学层次稍高一些。因此,有补录志愿需要填报的时候,考生要珍惜每一次机会。

同时,考生又要尽量避免滑入补录环节。专家指出,毕竟大部分报考人数比较少的学校和专业才补录,大家都抱着能入就可以的心态,出现高分挤着进入的情形,竞争仍然会比较激烈。

在同一批次中,在考生分数不高的情况下,是否有被好学校好专业录取的办法?专业人士指出,如果能够做到合理填报,低分也能读名校,其策略在于:报考名字不好听的名校;报考地处偏远的名校;报考名校的冷门专业等。

考生要务实,注重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填报志愿前尽量多收集信息,判断这些学校和专业,并结合自己的爱好,作出着眼长远的打算。

心态调整

避免“考试失败”扩大化

有些考生考试结束就十分沮丧。感觉只有复读了,分数虽然能上到一定批次的学校,仍然无精打采。这样很可能因为填报志愿的失策,导致本来只有考试“局部失利”变成了“全盘皆输”。

专家指出,考生应该迅速从不良的心态中走出来,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志愿填报。尽量用志愿填报的成功弥补考试的失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即便真的有可能要复读,也应该认真地对待志愿填报,因为毕竟还有补录层次。即便这也没有用了,就当是明年高考填志愿的一次预填,也没有坏处。

同时考生也不要“赌一把”。少数考生不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学校,而且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所报的志愿都是“热门”学校,最后的结果是第一志愿未能上档,志愿之间又因没有梯度,最终一滑到底。有的考生本可以上本科学校,由于志愿偏高失去了上本科的机会;还有的考生,由于选择的学校偏高,失去了就读理想专业的机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