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资料 5本书的总结
中国古代史;1.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你知道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政治上,他提出了哪些主张?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主张,请你举出几例。
答:孔子。政治上,提出“仁”学,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上,“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2.使四川的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而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与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有关,你知道这个水利工程修建于何时?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答:战国时期;李冰。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哪个王朝?是谁于哪一年建立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如果要你评价这位皇帝,你将如何评价?
答:秦朝。秦始皇,公元前221年。
措施:①政治上:确立皇帝称号,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统一度、量、衡;
③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以来民间出现了书写笔画更简单的隶书)。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④军事、民族关系上: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评价: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农民起义终于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厚今薄古的专家”,又是“独裁专制的暴君”。综观其一生,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4.秦朝时,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建了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你知道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吗?明朝时候,政府又对长城大规模修缮,使其达到完善的地步,请说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答: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5.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评价汉武帝。
答:(1)措施:
①政治上:鼓励推荐人才,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巩固统治基础;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打击豪强势力、限制丞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④军事上:组织军队多次反击匈奴取得成功,维护了国家安全。
⑤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
(2)评价: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50余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国力强盛,进入了鼎盛时期,其措施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汉武帝晚年虽也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但也知悔过调整。故综观其一生,功大于过。
6.西汉时,中国打通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通道,中国的丝绸等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你能说出这条国际通道的名称?你知道是谁打通了这条通道吗?是哪位皇帝派他去的?请你说出这条国际通道的路线。
答:丝绸之路;张骞;汉武帝。
路线:从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再经中亚、西亚、最后到欧洲。
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的国家。请问我国在什么时候就开始使用纸?后来,哪个王朝的谁改进了造纸术?使用的原料分别是什么?后人把这种纸叫什么?
西汉早期开始使用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蔡侯纸。”
8.东汉末年,有两位名医,一位擅长外科手术;另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并著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你知道这两位名医是谁吗?他们有什么贡献?后世对这两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的尊称分别是什么?
答:华佗、张仲景。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神医”、“医圣”。
9.他是今天陕西韩城人,他因为写了一部史学巨著而著称于世。你知道这位历史学家是谁?他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这本书的体例是什么?
答:司马迁;《史记》;纪传体。
10.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谁?他是何时的人?
答:祖冲之;南朝。
11.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出现了一部非常著名的农书,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及其名称吗?在历史上,它的地位如何?
答: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北魏时有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你知道这位地理学家是谁吗?这本书的名称是什么?
答:郦道元;《水经注》。
13.隋朝大运河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特点?它的中心及南北起止点分别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答: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中心在洛阳,南至余杭、北达涿郡。
意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运河两岸的繁荣和以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统治;但在当时征发劳役过度,也增加了人民负担。
14.唐太宗时,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叫什么?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如何评价唐太宗?
答:贞观之治。措施:①倡导开明的治国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②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于民;③重视生产,减民负担,戒奢从俭;④合并州县,裁汰冗官,提高效能;⑤任用贤才,虚怀纳谏;⑥大兴学校教育,发展科举;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评价:唐太宗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注意吸取隋亡教训、推行开明的治国思想、调整统治政策、任用贤才、虚怀纳谏、协调民族关系、加强边疆管理、中外交往,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其措施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故,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唐太宗晚年用兵、加赋,缺点较多。综观其一生,功大于过。
15.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你知道她是谁吗?
答:武则天。(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看他(她)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6.开元盛世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景象?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盛世?
答:唐玄宗。措施:①唐玄宗统治前期,善于用人、纳谏、“励精为治”、锐意改革;②重视地方吏治、严格考核;③戒奢从简。出现了“开元之治”的局面。
17.隋唐时期,政府创立和完善了一种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你知道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叫什么?请说出创立和完善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人?并说出他们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科举制度。创立:隋文帝;隋炀帝。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措施: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严格录取。武则天首开“殿试”,创“武举”,应试者多至万人。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还多次亲自面视科举应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