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类别: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rar压缩文件/word文档 资料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一、中学化学中提及的“化”名目繁多.要判别它们分属何种变化,必须了解其过程.请你根据下列知识来指出每一种“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 注意:自然条件.
2.催化——能改变反应速度,本身一般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应了解中学里哪些反应需用催化剂.如
8.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
作用: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等.
9.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产物——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10.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1.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2.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13.酯化——醇与酸生成酯和水的过程.
14.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h取代的过程.
二、基本反应中,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反应或规律.现分述如下:
1.化合反应:思考:化合反应是指单质间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吗?
结论:不一定!化合反应即“多合一”的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化合反应又可分为三种.
(1)单质+单质→化合物
(2)单质 + 化合物1 → 化合物2
2fecl2+cl2 = 2fecl3 4fe(oh) 2 + o2 + 2h2o = 4fe(oh)3
2na2so3 + o2 = 2na2so4
(3)化合物1 + 化合物2 → 化合物3
①酸性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酸 碱性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碱
稳定性: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碳酸
分解条件:(高温) (加热) (常温)
3.置换反应
判断: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
结论:反应物或生成物各两种且其中一种必定是单质的反应才称作置换反应.
分类: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两种单质是金属或非金属来分;也可根据反应物状态来分;还可以根据两单质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
注意: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
①2na + 2h2o = 2naoh + h2↑ ②3fe +4h2o fe3o4 + 4h2↑
③f2 + 2h2o = 4hf + o2 ④cl2 + h2s = s + 2hcl
⑤2h2s + o2 = 2s + 2h2o ⑥2c +sio2 si + 2co
⑦2mg +co2 2mgo + c ⑧2al +fe2o3 2fe + al2o3
⑨c +h2o co + h2 ⑩3cl2 +2nh3 n2 + 6hcl
⑾si +4hf sif4+ 2h2
4.复分解反应
(1)本质:通过两种化合物相互接触,交换成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3)基本类型:
①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②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③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④盐 + 盐 → 两种新盐
⑤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思考题:
(1)酸与碱一定能发生反应吗?若能,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吗?
(2)复分解反应中的每一类反应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盐与盐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4)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提示:
(1)酸与碱不一定能发生中和反应.联系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盐的水解知识.如:
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也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2fe(oh) 3 + 6hi = 2fei2 + i2 + 6h2o
2fe(oh)2 + 10hno3(稀) = 3fe(no3)3 + no↑+ 8h2o
故特别要注意氧化性酸(碱)与还原性碱(酸)很可能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条件:
①盐 + 盐、盐 + 碱的反应物一般要可溶且在溶液中进行或加热时进行.如
②盐1 + 酸1 → 盐2 + 酸2
一般只需满足以下两条中的各一条:i)强酸制弱酸即酸性:酸1>酸2
ii)难挥发酸制易挥发酸,即挥发性:酸1<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