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故事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博学多才的元宵爸爸正给孩子们讲元宵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哇哦!历史悠久啊!”元宵宝宝们惊呼。
“是啊!”元宵爸爸继续说,“正月十五在西汉的时候受到重视,汉武帝在这一日在甘泉宫举行祭祀‘太一’的活动。”
“太一是谁?”元宵哥哥问。
“太一呀,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元宵爸爸说,“在早期节庆形成时,并不叫元宵节,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朝初期的时候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直到唐末才称元宵节。”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元宵妹妹问道。
这可难不倒元宵爸爸,元宵爸爸说:“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为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元宵赏月,后来名称就演化为了元宵节。”
“元宵节就只是赏月和吃元宵吗?除了赏月和吃元宵,还有别的什么没?”元宵弟弟好奇地问。
“有啊,每到元宵节这日,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人们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热火着呢!晚上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很是热闹。”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呢?”元宵哥哥又有了新问题。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元宵爸爸说,“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的。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了吕后手里。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江山变成了吕氏的,朝中的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因惧怕吕后的残暴敢怒而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元宵爸爸一口气讲完了元宵节的传说,元宵宝宝们都听得入了迷。
这时,一艘小船驶来,元宵爸爸提起旅行箱,跳进小船里,跟孩子们挥挥手:“再见了,孩子们,爸爸旅行去了。”
PS:这份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画的创意是琦琦哥哥。开始的时候,我是怎么也没看懂戴眼镜的元宵身上那个长方形的小东西是什么,还以为是他的耳朵。倒是琦琦,一看就说,汤圆提着旅行箱去旅行呢!好吧,且就旅行去吧!不过,先讲个元宵故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