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做好引路人作文

2019-10-18 
做好引路人背景介绍:这节课是四年级刚开学时,学校安排的每年级一节教研课。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

做好引路人

背景介绍:

这节课是四年级刚开学时,学校安排的每年级一节教研课。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师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在我们四年级全组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执教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页的内容《角的度量》。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角,你们能帮老师看一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生1:角1。

生2:角2。

生3:一样大。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角的度量。(板题)

分析:这节课是在我多次试讲和教研组老师反复揣摩形成的。导入部分刚开始是用实物操作,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学生在此部分浪费时间过多,而且没有起到预先引入量角器的目的。再考虑此部分设计时,没有备学生。改进后,直接用课件展示两个角,在学生摸不到,不能直接比较的情况下,想出用量角器测量两个角的大小。这让我意识到,课程的导入要简单有新意才能更好的为你的课服务。

(二)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时我们要用到什么?(量角器)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量角器上面有什么呢?

仔细观察量角器,认真研究,将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交流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量角器上的一条条线叫做刻度线,如果把这些刻度线向中心延长,它们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通过中心的这条刻度线,是量角器的0°刻度线。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层刻度数,这些刻度数用来表示角的度数。为了读数方便,量角器上标有内、外圈刻度数。(课件依次用不同色彩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演示内、外圈刻度数)师分别指出内、外圈零度刻度线。

学生指认量角器。

分析:由于当时刚刚接触数学教学,在试讲时,认识量角器讲解语言混乱,反复重复,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觉上的疲劳,还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反思后,把认识量角器部分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再去分享自己的发现。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这让我在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上,随着我的讲解认真观察。这让我总结道,肯定他们在自己对数学的认识,会更利于我们的教学。

(三)探究量角的方法

1、小组活动

尝试量出题卡一上∠1和∠2的度数(50°和115°)

①活动要求:先在组内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测量。动手测量。小组总结测量方法。

教师巡视,对量角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②全班交流测量结果和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步骤)

③师课件演示量角的过程

小结:用量角器量角时,先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线是多少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④总结测量方法

师揭示:中心对顶点,一边对零线;另边读度数,内外要分清。(板书)

2、解决开始上课遗留问题:比较∠1和∠2的大小?

①学生自己动手测量。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生演示测量方法。

④得出∠2大。

分析:实践证明,在小学的课堂上,学生是非常喜欢动手实践这个过程的,也很乐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根据这个心理我设计了此环节。刚开始的课程设计是教师示范,学生再模仿练习。学生再练习过程中就少了探究这个过程,而且测量过程中就急于去模仿老师的方法,少了学生犯错,纠错的过程。等于是老师把知识生硬的传授给了学生。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很好的引导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寻找方法。

(四)巩固延伸

火眼金睛

遮住量角器0刻度线,看角的一条边猜度数。总结:内刻度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时,我们看内刻度。外刻度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时,我们看外刻度。

分析:这个设计是对本节课一个全面性的巩固与提高,检测本节课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自己的原因,因为真理是在疑问中产生的。刚开始设计时,我选择的内容较多,练习没有一个坡度,这让进度稍慢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信心,后来删除了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重新整理练习,这使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更踊跃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总结: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