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爷们儿,也得客气
星期六,祥祥跟着爸爸去了奶奶家,我则去义务劳动——替城中村的居民扫大街。正巧那天不知道谁家的某某太君逝世十周年,村民们坐在大戏台下看戏,我挥舞着大扫把扫地,想想还真成了一只杯具。
中午祥祥跟爸爸刚吃完饭就回来了,看着小脸上挂着两道泪痕,气鼓鼓的样子谁也不理,一头钻进房间,坐在电脑前大声宣布:“我现在生气,我要看电脑!我就不睡觉!”
这是怎么了?祥祥爸爸也莫名其妙,“在奶奶家突然就生气了,一路上也不跟我说话。原来说好下午跟壮壮他们出去玩的,他非得回家来。也不跟人家玩了,不知道怎么了。”
让祥祥爸爸去别的房间,我坐在祥祥边上问:“怎么了?为什么生气呀?”
“都怨爸爸!”祥祥一提起来还是满腹委屈,眼泪又涌出来。
“爸爸吵你了?”
“他光夸壮壮。”祥祥可算是找到组织了,把所有的委屈倾诉出来。原来在奶奶家见到姑姑家的弟弟——壮壮,开始玩的还算愉快,后来吃饭的时候祥祥还跟壮壮比赛吃饭,祥祥先把饭吃完,壮壮吃的东西还洒出来了些,可爸爸只夸了壮壮“真棒”,而没有夸祥祥。
“原来是这样啊。”我拍着祥祥说,“就因为爸爸没有夸你,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啊?男孩子心胸要宽阔,不能这么小心眼儿啊。”
“壮壮还把碗拿洒了呢,爸爸光夸他。”祥祥到底意难平。
“他不是比你小吗,做不好也很正常啊。爸爸夸他是为了鼓励他,是不是?”
“反正光夸他不夸我,爸爸就是不公平!”
这么一说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了,祥祥虽没有看过《让子弹飞》,平时也没听过“公平”,可见追求公平是人的天性啊,正因为这样他才感觉委屈。
“因为壮壮是姑姑家的孩子,所以爸爸夸他是一种礼貌、客气。这种夸奖也是一种客气,爸爸妈妈都知道你是很棒的孩子。你是咱自己家的孩子,还需要客气吗?你不是也常说‘自家爷们儿,客气啥’,是不是?”
“妈妈,你忘了?你给我洗衣服,我还说谢谢。”祥祥停止哭泣抬起头说:“自家爷们儿,也得客气。该夸的时候也得夸呀。”
“你说的对。今天是爸爸做的不对,祥祥做得好应该夸奖才对,一会儿让爸爸给你道歉。”看着祥祥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接着说:“那你今天发脾气,你感觉得这样做对吗?”
“不对。”
“嗯,你感觉不公平,你可以告诉爸爸,让他知道不对在哪,不能这样生闷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矛盾。是不是?以后……”
“以后我不会再这样了。”祥祥跟我保证。
国人向来含蓄内敛,当外人夸自己孩子时,总是不习惯接受,必定要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来回应。想我平时也经常有这样的毛病,殊不知“表扬可当众,批评应单独”,想想自己被当众表扬时的欢喜劲,就会“己所欲,施与孩子”,若能体会被当众批评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感受,就该“己所不欲,勿施与孩子”了。
身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向“好”,于是我们可以利用此效应的正面影响,多表扬孩子。因为孩子受到表扬时,会因得到某种肯定而产生进步的内驱力,从而最终实现品德素质的提高和学习态度的转变。而心理学上“比马龙效应”则告诉我们,父母若低估孩子能力,认定孩子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孩子将这种观念内化,将会促使孩子表现不良行为。
所以聪明的父母一定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自己孩子的缺点。当然表扬也要把握好“度”。心理学上有个“淬火效应”,说的是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若孩子长期受表扬,难免头脑有些发热,于是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