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发现很多动物有尾巴,我们就没有尾巴,尾巴有什么用呢?”女儿提出这个问题,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我们的小脑瓜子也在冒出“十万个为什么”啦!义不容辞,帮女儿解决问题,开始探究尾巴。
活动一:读绘本《奇妙的尾巴》
在网上下载了一些精美的绘本,一查找,还真有介绍尾巴的呢。那我们的探究活动就从读绘本开始了。
《奇妙的尾巴》是日本作家的作品,讲述了猴子、狗、松鼠、袋鼠、狐狸、海豚等动物尾巴的样子和作用。但不是平铺直述,在介绍每种动物的尾巴时,先出现的是只露出动物尾巴的图片,设疑,引导孩子去猜测是什么动物,再解疑、介绍这种尾巴的作用,这样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兴趣。
“红红的屁股上,竖着极小的尾巴,你猜,这是什么动物呢?”王钺钧同学左思右想,猜不出来。该揭示答案了,翻到下一页,谜底揭晓,令我也大吃一惊。“原来是日本猴。”猴子的尾巴短?真是不可思议。“猴子的尾巴长呀。”一旁的爸爸插话道。王钺钧也若有所思:“对,动物园里猴子的尾巴长。”出师不利,难道是书上写错了,急忙查找资料,原来日本猴的尾巴比较特殊,也许是由于生活环境原因,比较短。
接下来这种动物,还没有揭示答案,王钺钧同学看着图画已经脱口而出了。“咦,这又是什么动物,它摇尾巴摇得好高兴啊?”“这是狗。”猜对了,但是狗的尾巴还能表示心情呢,害怕的时候,狗会把尾巴夹在两条腿中间。妈妈接着说:“所以,宝宝如果看到狗的尾巴夹在两条腿中间,就不必怕它,因为这时候它也在害怕呢。”
小松鼠的尾巴真是奇妙。小小的身体拖着长长的尾巴,这可不是累赘,它的作用很大呢!“轻轻地摇摆松软的尾巴,在树上跳来跳去,这是什么动物呢?”“是松鼠,松鼠用尾巴保持平衡,使自己不从树上掉下来,就算掉下来也不会受伤,因为松软的尾巴可以当降落伞用。”还有作用呢?妈妈及时补充资料:晚上睡觉的时候,松鼠就把尾巴盖在身上当被子,暖暖和和。白天炎热时,尾巴高高翘起又变成了一把大遮阳伞了,清清凉凉。“松鼠尾巴作用好大啊!”宝宝情不自禁地说。
还有更奇妙的呢!“有一种尾巴被公鸡一啄,啄掉了,还会蹦蹦跳跳的,使得公鸡不能不去仔细看。”“蜥蜴就趁机会逃掉了,蜥蜴的尾巴很容易断掉,它就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的生命,那么蜥蜴没了尾巴怎么办呢?别担心,过不了多久,它又会长出新的尾巴来了,真有趣!”“还记得吗?夏天我们在窗户上看到的捉蚊子的壁尾,它的尾巴和蜥蜴一样也可以再生。”妈妈又及时联系了宝宝已有的认识经验。
就这样,十种动物各种各样的尾巴和各种不同的作用,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部都了解了。
活动二:深入探究尾巴的奥秘
还有很多动物呢!我们的研究还没有结束。妈妈引导宝宝在画书上寻找各种动物,观察一下他们的尾巴。
“宝宝,还有什么动物你很喜欢呢?”“我喜欢它——”宝宝指着书上的孔雀由衷地说,“多漂亮啊!”“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呢?”“它的尾巴可以告诉小伙伴,瞧,我多漂亮啊!吸引他们的注意哟,我们宝宝不就喜欢它吗?”宝宝嘻笑着。
“我还喜欢大老虎。”“你看,大老虎的尾巴长吗?”妈妈先引导观察,接着讲道:“虎尾巴的主要功能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和控制方向,要是没有尾巴就会东倒西歪。和狗的尾巴相似,尾巴的不同样子还可以表现心情呢。”妈妈是有备而来,做足了功课哟。
“小鱼是怎么游的呢?”妈妈和宝宝一起做起了鱼儿游的姿势。原来,鱼儿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让它游得很快。“小鱼的尾巴是立起来的,刚才我们讲的海豚的尾巴却是横着游的,这一点也要知道哟。”妈妈继续补充道。
还有……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尾巴,尾巴的大小和形状有巨大的差别。动物为什么会有如此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的尾巴呢?这都是动物们为了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更好地生存,才演变出形态和功能各异的尾巴。
活动三:家庭游戏:抓尾巴
学完了这么多,宝宝依旧兴致勃勃。于是,妈妈邀请爸爸加入,一起来玩抓尾巴的游戏。用什么当尾巴呢?宝宝拆下了妈妈鸭绒袄上的毛领子,夹在后腰上,露出了一大截,爸爸妈妈哈哈大笑,好形象的一条大尾巴。
爸爸妈妈也各自备好了尾巴。游戏规则是:在保护自己尾巴的前提下,去抓别人的尾巴,抓下尾巴为胜利。
宝宝当然不是爸爸妈妈的对手,她咯咯地笑着,奋力地跑着,还不忘用手捂着屁股上的大尾巴,那模样别提多惹人爱了。一放松警惕,爸爸主动出击。坏了,妈妈痛失尾巴,败下阵来……
和女儿一起探究尾巴,既互相增长知识,又增强了亲子情感,营造了快乐的家庭氛围。好希望女儿多问几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