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认识孩子的才能
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优秀、出类拔萃的人才。因此给孩子定的标准很高,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很失望,就会不顾孩子年龄特点和兴趣给予强制性的教育,于是造成恶性循环,孩子就更不感兴趣,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家长的迫切要求。结果孩子厌恶、消极,家长焦虑、失望,甚至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由此可见,客观地认识孩子的才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发展没有达到家长提出的标准,就应该从家长与孩子双方去找原因,不能认为都是孩子的错。家长应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给孩子定的标准合适吗?对孩子能力的估计对不对?
家长要想客观地认识孩子的才能,必须做到:
一、注意观察孩子。目前,许多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仔细观察他了。形成孩子和家长生活在一起,但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是来自对孩子的分析或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从自身出发,主观地提出我希望孩子如何,这样就导致家长的愿望与孩子发展水平不和谐的场面,家长的期望值远远高于孩子的发展的水平与能力,这是极不妥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了解他的能力,将自己期望建立在孩子发展的基础上。
二、将自己的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对比,判断孩子在总体中的水平。作这种比较的目的在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全面了解,找出他的差距与优势,以便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家长在比较时应不动声色,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可将这种比较作为批评孩子的武器,动不动就说XXX比你如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