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17、教给学生观察
应当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二月,正是深冬严寒的季节。可是恰巧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来到寂静的、还有积雪的果园里。“孩子们,你们仔细地看看周围的事物。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你们中间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出两、三种标志。而不仅会看并且会想的人,就能看出几十种标志来。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他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大家看吧,听吧,想吧!”——我对学生们说。我看到,孩子们仔细观察看雪层覆盖的树枝,察看树木的外皮,倾听着各种声音。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使他们感到欣喜。每一个人都想找到某种新的东西。以后,我们过了一星期又来到果园里,接着每星期都来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某些新的东西展示在儿童的好奇的目光面前。学生在低年级受过了这种观察力的训练,就学会了区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而尤其宝贵的是,他们能够对词抱积极的态度。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读后随笔:
“观察”这个老师们耳熟能详的词,如何把它作为教学的有力工具,让它成为“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在各个版本的课标实验教科书中,都增加了《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作为一新增设内容,课程标准对于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一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二学段)。应该说,学生对此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尤其表现在对于单个物体的观察上。问题在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进一步提炼为数学知识与数学思考;其次,如何引导学生对较复杂的物体展开观察,并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习得科学的观察方法、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和空间思考能力。
曾经听过深圳的一位姓张的老师讲过的《观察物体》。
张老师引导每组四名学生分别坐在观察物(维尼熊)的前后左右四个角度,并组织学生通过以下多层次的活动观察维尼熊,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小朋友们面对着小熊坐好,仔细观察,头不要偏,你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根据要求认真观察,随后在组里展开交流。
生:我在小熊的前面,我看到了它的鼻子.
师:在小熊的前面,除了看到它的鼻子,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还能看到它两只小眼睛,两只耳朵,可爱的小肚皮和它的两只脚。
师:这下,你观察的东西就全面多了。而且,你还注意了按从上往下的顺利进行观察,是这样吗?(是)真好!
生: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鼻孔、左耳朵、左手、左腿。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很准确。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维尼熊,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熊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换一换。不过,交换位置之前,请同学们默默地猜一猜,交换以后,你观察到的样子和刚才会一样吗?可能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静静地思考、想像,随后按要求换位观察。
师:坐在维尼熊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熊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面能看到鼻子、眼睛,从后面看不到。
生:虽然都能看到耳朵,但前面看到的是耳朵正面,后面看到的是背面。
师:这和你一开始猜的一样吗?(一样)看来,从前面和后面看小熊是不一样的。那么,从左边和右边看维尼熊,一样吗?
生:是一样的,都能看到小鼻孔、一只耳朵、一只手和一条腿。
生:我反对!一开始我也以为一样,但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不一样。从左边看,小熊的鼻子朝左边,从右边看,小熊的鼻子却朝右边。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咱们再到小熊的左边和右边仔细观察观察。
学生再次观察维尼熊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最后达成一致共识,从维尼熊左右两边看到的的确不一样。
师:的确,从维尼熊左边和右边观察到的样子很像,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我们还是能从细微的不同地方看出它们的区别的。瞧,认真观察多重要呀!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熊
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熊的一个面,要是每个人都想看到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围着小熊转一圈呀。(边说边演示)
生:人走一圈太麻烦了。可以让小熊转一圈,我们坐在位置上也能看到它的前后左右。
师:是嘛?能做给我们看看吗?(生演示维尼小熊转一圈)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也很好。只是转得要慢一些,让我们每个人都看清楚。
师:看来,两种方法都不错。小组内商量一下,选择一种方法,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小熊,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
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4)给维尼熊拍照
师:听课老师也想看清楚维尼熊的四个面,我们用相机把它拍下来,给全体老师看。
学生拍照,教师每出示一张照片,引导全体学生思考:这可能是谁拍的?为什么
生:这张是我拍的,我站在小熊的前面。
生:我站在小熊的右边拍的。
……
师:为什么拍的都是小熊,拍出的小熊模样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拍到的也就不一样了。
……
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注意学生观察方法和习惯的引导,诱使学生有序观察;老师还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猜一猜、想一想,把思考和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的:“仅有观察是不够的,唯有将观察活动与想象、推理、表达、思考有机融合为一体,观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以有效生成。”——这也是我们在进行类似课题教学中要格外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