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和 我 的 小 蜗 牛
我读过一个故事叫《牵着蜗牛散步》。
有一天,上帝对一个人说:“今天你就牵着这只蜗牛去散步吧!”
人欣然答应,带着蜗牛就走出家门上了路。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他不断地催它,吓唬它,责备它,最后他瞪着蜗牛气急败坏地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用?你就不能努力走快点吗?”
蜗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这个男人,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人不耐烦了,走过去拽着它,拉扯它往前走,用脚踢蜗牛催促它快点前进。蜗牛被折腾得遍体鳞伤,比以前更加艰难地往前挪动,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就停下来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无可奈何的人看着蜗牛只好望天长叹:“上帝,您为什么让我和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上帝说:“那明天就让蜗牛带着你散步吧,你只需要跟在蜗牛的身后就行了!”人又一次欣然答应了上帝的安排。
第二天,人见到了那只蜷缩着的受伤的蜗牛,想起了自己昨天对它的“虐待”,不禁觉得很愧疚,于是按照上帝的嘱咐跟在蜗牛后面,随蜗牛慢慢向前走。闲庭信步之余人看到了不远处的花园里正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抬头,阳光和煦,蓝天上还悠然地飘着几多白云。这时耳边传来少女清脆的笑声,她们正在不远的小溪边嬉水呢……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美好悠闲的景致呀!正当人陶醉于眼前的一切时,蜗牛冲他叫:“快跟上我,小心走散了呀!”人回头一看,蜗牛已爬出好远,正在一个拐角处冲他招手呢。
“牵着蜗牛散步”的人总是心急火燎,心烦气躁,忘记了欣赏一路上的风景和情趣;而“陪着蜗牛散步”的人则对蜗牛多一点“耐心”,心平气和地让自己陪着蜗牛一起“慢慢爬行”,悠然自得地体会一路上的乐趣。
我觉得,我就是这个故事里的那个人,而蜗牛就是孩子。
洋阳属鸡,是班里最小的孩子,又是小班下学期插班生,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不如班上的孩子。那时候,每次接孩子,看到其他孩子都能够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流利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不会回答,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很多孩子也跟着大声喊,可是洋阳在其中很茫然、很孤独、很无助,这时,我的心就会揪在一起,我非常后悔由于我的一时兴起而让孩子做了插班生,跟不上班上的整体进度;我非常后悔由于我的原因会给孩子心里留下阴影……那段时间,我真是很苦闷,那时的我,就像故事里的人一样,牵着孩子往前走,总想着让他学得快点,长的快点,总和班里的其他孩子比。可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孩子反而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即使去幼儿园也很勉强,不高兴,不开心,小班下学期开始的两三个月都是这样。
后来,我开始试着与老师交流,想着
孩子有个体的差异,那就因材施教。就拿上了大班之后书写来说,几位老师就常常嘱咐我说,洋阳还要上学前班,所以,这学期不让他写那么多的作业,别人写三行,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写两行;别人开始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洋阳还在练着十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家长认为,这样对孩子区别对待,不但不能磨灭他的自信心,反而有一种保护、激发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同一个课堂上,不管大小孩子都写一样的题,小孩子看到大孩子会写,自己不会,反而越来越不自信。同样,这样认识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特殊性,家长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我和洋阳爸爸一致认为,只要洋阳能够跟上或者基本跟上班级的进度就可以了,毕竟在他们这个阶段,相比学一些数学、拼音来说,快乐、健康和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更重要的。现在的洋阳,虽然说在写拼音或者算数学方面不是很快、很流畅,但拼音书写和计算方法都能够掌握,偶尔还来点小惊喜,比如连加连减的题做22道只错了1道;他会时不时的告诉我,在课堂上,王妈妈让我编应用题了,
另一方面增加孩子自信心的是阅读。从中班开始,我们班参加了绘本阅读,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不局限于学习课本的知识,而是注重阅读,用大量的阅读、有趣的阅读让孩子爱上书,这可是受益终生的一件大事。仅这半年来,我和洋阳买的书就超过了40本,专家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他会受益终生,一个动作连续90天重复就变成一种习惯了。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会有阅读时间,所以,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虽然字认的不多,但是听了几遍后,就可以基本复述下来(虽然他有时不是太愿意张嘴),这也得
我的另外一个体会就是博客,我收藏的有校信通博客,还有新浪育儿博客,每天上班后,都要浏览一下,有很多同龄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都是相同的,看看别人的教育方法,心得体会,感觉受益匪浅,另外,自己写写博客,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记录和沉淀。
虽然洋阳现在还是赶不上一些优秀的孩子,但是他自己正在努力进步。洋阳书房的墙上贴着四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我想这四句话不仅是孩子的座右铭,就连我也按照这四句话来要求自己。
现在,我就是陪着蜗牛散步的那个人,我真的发现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一天天长大,他带给大人的是一种好心情、好心态、好风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