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2019-06-06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班级活动11月15日,琦琦班级举行了“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活动。这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

                                  ——四七班班级活动

11月15日,琦琦班级举行了“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活动。这是琦琦自小学以来的第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型活动,目的地是“中原油田发现井——濮参一号井”和“郑板桥纪念馆”。

在王荣欣妈妈和众多家长的努力下,已经完成了方案的策划、孩子的报名收费、车辆的预订、小组的划分等等一系列琐碎的工作。早晨七点半,大家纷纷来到集合点——中原油田文化宫东门集合。

大部分家长和孩子还是比较守时的,按照通知的时间7:30准时到了,但也有一部分家长直到八点才带着孩子慢悠悠地出现,真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守时,不因为自己而耽误大家。

也正是因为某些人的拖沓,导致时间往后拖,原本计划八点出发的,延迟到了八点半。

荣欣妈妈事先已经给孩子们分好了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带队,每个小组由一位家长负责。我带的是2组,小组长是刘景琦,小组共11个孩子。

把孩子们集合完毕,张老师给孩子们讲了要注意的事项,集体合影,按照事先规划好的人员上车。

这次活动共有四辆车,分别按照1、2、3、4编号,1号车为张铭珅爸爸开的私家车,负责引路工作,2号车是一辆依维柯,3号和4号车是旅游大巴。

我和正阳妈妈是3号车的负责人,刘世洋妈妈是医生,正好做了班里的随行护士,也上了我们这辆车。安排好孩子和家长们的座位,按照名单点名,确认无误,车辆出发。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在路上,正阳妈妈跟孩子们做了几个小游戏,然后我大致给孩子们讲了一下“中原油田发现井”的历史。

晕车的孩子和家长在出发前世洋妈妈已经给分发了晕车药,但由于有些路途很是颠簸,车里的空气也不流通,还是有孩子发生了晕车现象,吐了,孩子家长没来,车上的家长就帮忙一起照顾,给孩子擦拭呕吐物,一点也不嫌脏,让人很是感动。

经过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位于濮阳县户部寨乡的“中原油田发现井”。荣欣妈妈早就联系好了这里的工作人员,我们下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外面等候。

走进一个方形的院子,就来到了中原油田发现井的纪念馆。站在巨大的抽油机面前,讲解员告诉孩子们,这口井是中原油田第二口井,这口井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抽油机是什么呢?俗称“磕头虫”,“大管套小管,当中穿个杆”,讲解员这样描述抽油机。

不是来参观中原油田发现井吗?怎么这口井是中原油田第二口井了呢?那“发现井”到底在哪里?别急,跟着讲解员,我们往里走。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坐在大巴车上,任由司机师傅拉着走,从车上下来,琦妈已经完全没有了方向感,往哪个方向不知道了,只知道进了院子往里走,不知是东南还是西北。在抽油机的不远处,是一个纪念碑,上书“中原油田发现井”。这座纪念碑是1985年,中原油田和濮阳市政府为庆祝中原油田建成十周年,为濮参一号井建立的。在纪念碑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井口闸门立在那里,讲解员说,这就是中原油田发现井——濮参一号井。

濮参一号井的地质构造属于河南山东交界处的渤海沉降带东濮凹陷,1975年伊始,河南石油勘探部在掌握了大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抽调精兵强将,对东濮凹陷进行整体解剖。河南石油勘探局2382钻井队在濮阳文留构造东高点上钻探濮参一号井,9月7日,当钻至2607.06米的时候,井口开始溢出棕黄色原油,紧接着,泥浆、流砂携带大量原油从井口喷发而出。这口井喷首次突破了东濮凹陷的出油关,成为中原油田发现井。

这次井喷,奋战了十几天才控制住,这口井也不能再用来采油。本来属于事故,但由于它而发现了一个大的油气田,故它的标志不是过而是功,它的井喷,从此拉开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的序幕。现如今,它的原址上面有井口闸门,周遭用瓷砖垒成一个圆台。孩子们在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纷纷上前抚摸。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院子大门的右侧,有一座房屋,里面是一座展厅,里面陈列着濮参一号井当初工人们的工具、棉衣、原油等物品,墙壁上是一些展板,从这些展板中可以看到整个中原油田的形状,就如一个琵琶形状,也可以看到地下石油的分布概况,还可以看到最初的石油人是在怎样的恶劣状况下完成油田的开发,看了这些图片,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参观完中原油田发现井,我们重又上车出发,去往下一个目的地——郑板桥纪念馆。

在去往毛楼的路上,问孩子们,孩子们对于郑板桥是不怎么了解的,我就顺便给孩子们介绍了下郑板桥,当然,也只是简略地说一下,让孩子们有个大致的了解,具体的讲解去郑板桥纪念馆有专门的讲解员,讲解得会很精彩。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古人既有“名”,又有“字”,不像现在我们的名和字是在一起的。说到郑板桥,就不得不提一下“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中的“八”并不仅仅指的就是八个人,而是一个约数,据记载,扬州八怪有15人之多。郑板桥位居八怪之首,诗书画世称“三绝”。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河南范县辛庄乡毛楼村,现在的毛楼村已经建成了生态旅游区,可以看黄河汹涌,可以赏田园风光,亦可品尝黄河鲤鱼。

郑板桥纪念馆的讲解员是一位老人,老人看起来有七八十岁年纪,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郑板桥纪念馆门外,孩子们列队站好,老人从纪念馆的来历、郑板桥的历史、门外的牌匾、对联开始讲起。

郑板桥曾在范县为官,他为官清廉,关心民众疾苦,重视农桑,体察民情,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念其恩德,为其建生祠。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进得纪念馆,看到迎门的壁上刻着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背面则是“难得糊涂”。再往里,是郑板桥的塑像。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再往里走,就到了郑板桥纪念馆的主体建筑“三绝堂”,里面展现了郑板桥生活、写作、作画的场面。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郑板桥纪念馆除了三绝堂,还设有金水桥、板桥故居、幽逸廊等建筑,馆中菊花正妖娆怒放,树木林立,环境很美。

郑板桥纪念馆就建在黄河边上,不远处就是黄河,走路也就三五分钟的样子。既然到了黄河边上,那就带着孩子们再去看看黄河。

  踏寻石油足迹 感受板桥文化——四七班活动作文

黄河水浪涛并不急,但温柔也只是他的表象,据黄河岸边的人们说,看着水流得一点都不急,但万一人掉下去,一下就找不到了。看紧了孩子们,谁都没让下河岸,生怕一个疏忽发生了意外,不过就这样如此近的距离看着黄河,已经足够了。

告别黄河,登车返程,回到濮阳,已近下午三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