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小学生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作文

2019-05-29 
小学生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三(1)班学生家长 高玉建目前,省会多家新闻媒体都在聚源路小学

小学生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三(1)班学生家长 高玉建

目前,省会多家新闻媒体都在聚源路小学建立了小记者站,小记者的新闻稿件和学生作品不断见诸报端。在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这些稿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我观察,聚源路小学的见报率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中小学中可能都是最高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辅导和字斟句酌,离不开同学们的孜孜不倦和高水平的文字基础。新闻稿件在量的扩张达到一定规模时,质的问题就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如何提高稿件质量,使同学们写出质量更高的优质稿件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结合我曾从事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小学生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问题。

一是真。

新闻稿件一定要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这种体裁区别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在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中,虚构是允许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新闻报道则完全不同,新闻报道来不得半点虚假。

一篇虚假的新闻报道登报后,其负面效应往往远远大于其正面效应。首先,事件的发生往往有众多的群众在场。在学校新闻中,往往有老师和同学们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对这个事件非常清楚。报道失实后,很容易造成老师和同学们的反感情绪,进而形成负面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受众尽管远远小于大众传播,但其危害性是最大的,因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往往更容易接受小道消息这种人际传播;其次,失实报道一旦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很容易引起诉讼,使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处于被告的不利地位。我们的本意是想宣传学校成绩的,到头来落得个事与愿违,结果大相径庭;再次,容易造成小作者的心理负担。报道失实后,周围的同学们很容易取笑小作者,说其是“造假高手”等等,从而再也很难使小作者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使其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最后,一篇失实报道往往直接影响学校声誉——这一全校师生共同奋斗和精心打造的“无形资产”。

为确保新闻稿件的真实性,一是从源头抓起。同学们在撰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再现事件的全过程。二是严把审核关。老师在帮助辅导和润色语言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审核的责任,对稿件的真实性把关;三是尽可能让稿件在投出前与当事人或活动的主办单位见面,征求他们的意见。

二是快。

新闻报道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新闻报道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一个再有新闻价值的轰动事件,如果错过了报道时机,就会成为“旧闻”,从而失去新闻价值,登报的可能性就会变小。为此,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同学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修改把关并投出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同学们撰写稿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错过报道时机。其原因一是学校新闻的时效性不如社会新闻明显,老师和同学们不太注重时效性;二是老师们教研活动多、同学们课业负担重,再加之许多同学都参加了各种辅导班,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写作时间和辅导时间的落实;三是对新闻价值认识滞后,缺乏“新闻眼”和“新闻脑”。有的同学不知道发生了这个事件,有的同学虽然知道发生了这个事件,但感觉很平常,没有感觉到新闻价值的存在。几天过去了,忽然发现这个事件又具有新闻价值,但错过了报道时机。

报道时机错过了,是不是只能留作遗憾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有许多新闻是可以寻找一个“新闻由头”来补救的。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并不因事件或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还有新的关联事件发生,这样就可以用“新闻”带出已经错过报道时机的“旧闻”,将“旧闻”翻新使其恢复新闻价值。假如:我们学校举行了公开课,当时没有进行报道。几个月后,学校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了年终总结。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看了后很感兴趣,并在一次教育系统的会议上专门肯定了我校的做法。我们的报道导语部分就可以这样写:“在昨天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某某领导对聚源路小学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将这一模式在全市中小学推广。”明明是几个月前发生的事情,一个“昨天”将其变成了新闻。在主体部分的写作中,如果举行公开课时及时报道,当时家长的反映、社会效果还没有出来。而滞后报道,主体部分内容会更加丰富,更能用家长的反映和社会效果来显示公开课的成功,更能丰富经验的内涵,更具说服力和借鉴意义。如果这次报道时机再错过了,我们还可以再次寻找下一个报道时机。

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前对事件进行研判。在举行活动前,仔细分析一下这项活动有没有新闻价值。如果有,就提前做好报道准备。例如:提前撰写好新闻稿件,只待活动举行后核对一下出入之处,很快就会投出;二是提前通知新闻媒体。一旦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报道的几率是相当高的;三是提前通知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校园小记者们,让他们提前明白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等,鼓励和引导他们提前撰写好新闻稿件。

三是新。

新闻贵在新,要新鲜、奇特,平平淡谈的事情不是新闻。例如老师每天上课、学生每天上学、人们每日用餐,如果把这样的事情写出来,食之如同嚼蜡,绝对不可能登报。新闻的新意从何而来呢?来源于同学们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要善于在平凡的事情中捕捉不平凡的闪光点。例如:学校举行一次活动很平常,也许其它学校也会举办一些活动,似乎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如果细心观察,可能在活动中有我们学校独特的地方或发生感人的事情,我们报道的切入点就应该选择在这里,而不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泛泛的报道。例如:我校开设国学课,学生在路队中齐声诵读国学经典,洋老师为学生上课等都是我校的特色,这些报道都体现了我校的特色,相继见诸报端。

新闻报道要求同学们要有“新闻眼”和“新闻脑”,经过观察和思考,及时判定事件的新闻价值。学校也要具有新闻意识,超前谋划,必要时也可以“制造”新闻。例如:每年都有许多节日,节日前后,新闻媒体都会将节日的活动作为报道重点,如果报道与节日有关的内容,稿件的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例如:三八妇女节前夕,学校可以提前要求学生为母亲或女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节前夕,学校可以提前要求学生为老师送一份祝福等等。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多种多样。在这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就很可能蕴藏着新闻事件。稿件在节日前投出后,因为媒体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稿件,而这方面的稿件往往在节日当天或节后才会陆续收到,影响了当日的刊登,所以说,我们的稿件采用率就会大大提高。

新闻报道是党的舆论和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任务,报道的内容总是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连的。为此,我们的报道在选题时一定要贴近时代主旋律,从而提高命中率。例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和谐校园建设作为报道的选题。新闻报道往往热衷于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这方面的选题。例如: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我校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在道德缺失的社会里,我校是如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的等等。

四是简。

新闻报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信息量与文字的比率高。为此,新闻报道要求语言要高度凝练,尽量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言简意赅。从广义上讲,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有时人们也把文体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报告文学纳入新闻的范畴。但狭义上的新闻仅指消息。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其基本的结构都是由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部分组成。在各种体裁的文章中,文字凝练要求最高的是新闻,在新闻中文字凝练要求最高的是消息,在消息中文字凝练要求最高的是标题,其次是导语,再次是主体。语言凝练是贯穿新闻稿件始终的一个总要求。

新闻报道之所以强调简,根本原因是读者阅读报纸不会象阅读小说那样,严格按照顺序进行阅读,而是有选择地阅读,读者只要了解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够了,往往不会为了一个信息量很小的事情而集中精力阅读你的长篇累牍。

所谓简,并不排除全。简是指在叙述清楚新闻事实基础上的简。叙述新闻事实是新闻报道的根本,如果一味求简而不断削减文字,以致造成叙述不完整,就是舍本求末,也绝不会成为一篇优质的新闻稿件。

新闻报道要做到简,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在写作中尽量大量而准确地使用成语。成语在语言文字中最言简意赅,使用成语,既精简了文字,又提高了文章的品位;二是少用修饰性的词语。新闻报道绝不追求妙语连珠和文采飞扬,更不追求左右逢源。新闻报道追求的是准确和精练。例如:我们在写工作总结中开头可以这样写:“今年以来,在郑东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的关心支持下,在王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圆满完成了以教学和教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但在撰写新闻稿件中,上面的一大段话没有一句能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太空。这么大段的文字没有任何信息量,全部是套话和空话。这种文字在公文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新闻报道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的。新闻报道直接叙述实事,用事实说话。如果写新闻报道,可以罗列学校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有学校个性的成绩和经验,一般不做评论,文外之意让读者自己品味。当读者看到这篇报道后,自会心知肚明。例如,报道中出现“我校教师共撰写教学反思**篇,平均每人每月**篇”。报道根本不用再指明校长要求如何严格、这里倾注了教师的多少辛勤汗水、教师如何爱岗敬业、学校教研活动如何经常等等,因为这些已经从数字上充分说明了,再浪费笔墨就不简了,就会降低信息量与文字的比率。在追求简练的同时,文字的准确也十分重要。若表述不准,常会贻笑大方。例如:前不久的一次慈善义演中,一名全国著名的主持人和演员将省人大副主任介绍成省人大副主席;一名同志到检察院要找院长;还有一位同志将开发区的领导称作区长;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机构调整后,省会媒体在一段时间里仍在报道中相继出现交巡警支队的字眼等等。当我们弄不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核实,以防出现类似的笑话。另外,错别字这种低级的错误在报道中更是不能出现的。

五是小。

新闻报道强调“一滴水见太阳”,要以小见大。选题切记不要太大。选题太大,容易造成长篇累牍,还容易使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淹没在浩瀚的文字之中。例如,全市教育系统召开一次年终总结讲评会。如果你的题目定为“全市教育系统召开年终总结大会”。那么,这个题目就很难吸引人,因为哪个部门年终不开总结讲评会呢?教育系统又哪年不开总结讲评会呢?这种题目太落俗套。相反,你的题目如果定为“我市明年的教育工作做出三项重大改革”,恐怕马上就能吸引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的眼球,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如果采用第一个题目,要做到文题相符,就必须详细叙述会议的全部内容,否则,就容易造成题目盖不住内容。如果这样做,试想一下,得需要多少文字?而这些文字中又有多少是读者所关心的?可想而知。如果采用第二个题目,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

新闻报道的选题小,小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标准就是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全部讲清楚,读者不关心的问题一言带过或只字不提。例如:某某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做好各项常规性的工作等等,这些就没有必要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之中。

六是味。

味在这里指的是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上面提到的五个特点是新闻报道的共性特征,是撰写新闻稿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针对小学生的新闻稿件而言,还要充满“学生气”和“孩子气”,多使用一些孩子们的语言。这些语言尽管有时表达得不够准确、不够完整,但它的优点是原汁原味,让人读起来感觉更真实。辅导老师在为学生们辅导作文时,切记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而大刀阔斧地砍掉这些原汁原味的特色语言文字,更不能越俎代庖,否则,这些稿件就体现不出小学生的特色。失去了小学生特色,难免会使人产生造假的嫌疑,报社对这样的稿件也是很难采用的。

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文体出现得较少。为此,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实际上,新闻就是记叙文的一个分支文种。记叙文的记叙方式有三种:正叙、倒叙和插叙。同学们常写的记叙文大多以正叙为主,为了增添文章色彩,有时也经常在正叙的基础上进行插叙,还有时要夹叙夹议。而新闻报道大多采取倒叙的叙述手法,因为新闻是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总是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越往后重要性越小。同学们在撰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掌握新闻报道各部分的功能:标题的功能是吸引读者的眼球。标题最短,但写作难度最大,既要盖住全文,又要短小精悍,更重要的是写出特色,吸引读者的眼球。既便是资深的老记者,也常常面对一篇报道的标题一筹莫展,在标题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全文都多。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为此,辅导老师和学生们不要吝啬你的时间和精力,一定要苦思冥想,反复斟酌,最终确定出你满意的标题。导语的功能是补充标题,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完整。一般来讲,对于一般受众来说,读完导语就够了。最后一个部分是主体。在主体部分的写作中,就要详细记叙新闻事实,以满足高度关注此类新闻的读者的需要。在主体的写作中,应尽量避免重复标题和导语中的内容,以达到精简文字的目的。

标题、导语、主体是传统新闻写作中的老套路,至今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当今,一些老道的记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也经常突破这种传统的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水平。作为小学生,学好传统的老套路还仍然是必须的,因为这毕竟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此文中我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仅限于新闻写作,尤其适用于消息这一最常用的新闻文体。对于通讯和报告文学的探讨,如果老师和同学们有兴趣,我们还可以继续在网上交流和探讨。这两种文体由于篇幅较长,运用的文学手法较多,还不应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为此,今天我没有将其作为讨论的范围。

此文写成后,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因为我们的老师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有的还是研究生,有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高才生,无论是在文字功底、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从教育心理学知识等方面,都令我这个学理工专业的望尘莫及。我之所以班门弄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发现目前为小学生提供撰写新闻稿件的参考文章在学校网站上还不多见。只要此文能对学生的写作和老师的辅导起到丁点的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最后,衷心地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对文中不妥之处给予批评指正。我深信不疑,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新闻稿件和学生作文一定会长期领跑全市乃至全省小学。孩子们,努力加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