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亚当斯说过:一个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谁也说不清他的影响何时何地终了。一个教师只要把自信的火种播进学生的心灵,它就会生根发芽,成为照耀他们人生之路的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作为教师,难免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会有这样的孩子出现:小手似举非举,眼睛四处张望,看看别人的反应。我知道,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不敢像别的孩子那样勇敢的举起自己的小手,或许他的答案是对的,完整的,但是他仍然不相信自己,他要听别人怎么说,等别人说出他的所想时,他会轻轻的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出板报,我在班里问:“孩子们,谁来画板报上的插图和花边?”学生静静的坐着,没有人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有几个孩子眼睛环顾着教室,轻声说着几个同学的名字,被说到名字的学生腰立马弯了下去,眼睛也垂了下来,嘟噜着:“我不行,我画的不好。”
考试之后,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问:“老师,你说咱们这次考试谁考得好?”我笑了:“你自己觉着呢?”“不知道,反正我考不好。”低着头,一副颓废的样子。“为什么你觉得自己考不好?怎么样才算考得好?”“我一直学习都没有别人好。”孩子的神情更加落寞。我笑着说:“我觉得你一定能够考得好!”“是吗?为什么?”“因为我相信你!”孩子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
拔河比赛,孩子们纷纷告急,“老师,我们班根本不行。”“为什么?”“你没有看,别的班的同学都很高、很胖,他们很有劲,我们怎么能行呀?”“是吗?我没有注意看别人。倒觉得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精神,伶俐,又这么团结,团结起来力量大吗,所以我觉得我们能行!”“真的?”“真的!”
……
课上课下,我慢慢的发现,这些孩子很机灵,很有才,只是少了一点点自信,缺少一点点激情,缺乏一点点创造。
我思考着:怎样把孩子们缺少的这一点点找回来?冥思苦想之后,我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一个孩子他可以没有太多的知识,但是他不可以缺少积极的心态,他可以没有太多的成功,但是不可缺少对自己的信任,他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不可缺少对自己潜能的发现,孩子的这种激情、信仰、创造力,需要教师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于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从对孩子的评价入手,用正确的评价来激励孩子,用真诚与宽容去呵护孩子,用不懈的信念带动孩子。
课堂上,我用充满激情的话鼓励孩子勇敢的站起来。
记得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在概括三角形的概念,很多孩子这样说:有三条线组成的图形叫三角或者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有三条线段依次连接起来的图形叫三角形。我倾听着孩子的发言,忽然听到一个极小的声音:“应该是围成”,这是我们班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课堂上,他不敢举手,不敢发言,总是在做一个听众,或者是用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对班里的学生说:“孩子们,除了刚才大家的总结外,还有一个同学,他总结的和大家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走到他的面前,我鼓励说:“孩子,说出你的看法来,相信自己!”他慢慢的站起来,轻声说:“应该是围成。”我微笑着说:“孩子,你说得很好,把你的看法完整的告诉大家吧,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看法。”他站直了一些,声音也大了一些,脸上有一片红晕,“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他特意把“围成”两个字加重了语气。我看看学生的反应,自言自语的说:“是围成还是组成呢?”孩子们顿悟似的,“应该是围成!”一阵充满激情的掌声响了起来,他红着脸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我们的强强同学思考问题很严密,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细致认真。即使最后一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也没关系,因为你的观点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得出的答案,可能会更准确、更合理。”我发现,他坐的更直了,眼里闪着一种“我能行”的光彩!课堂上,对这些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孩子,我总是想方设法,不漏声色的把他们“引”出来,用鼓励的眼神,信任的话语,真诚的称赞,让孩子勇敢的站起来。
让孩子体面的坐下去。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往往那些回答错误的孩子会感到很尴尬,很难过。这个时侯,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创造条件,消除孩子的种种顾虑,包容孩子的错误,保护孩子的自尊。让学生在尊重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人文关怀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课堂上,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我不这样问:“谁同意他的看法举手。”这样孩子会因为少数人的错误而感到沮丧。我会让不同意见的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他们自己讨论决定对与错,我会告诉学生:“孩子们,你们对这个问题都做了深刻的思考,只是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又能从这不同的结果中找出最佳答案,可见大家都很了不起。感谢这些有不同想法的孩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辩论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感到了自己思考的价值,我们不要回避、指责孩子的错误,错误也是一种有利的教学资源,让那些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孩子体面的坐下,即使他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多一份自信,才会出现这样一种氛围:让比较差的学生也敢于回答那些过去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
做最佳的自己,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总是这样对孩子说:“孩子,相信自己,
相信我能行!”我给孩子们讲拿破仑、爱迪生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一次次成功后的快乐,成功了,我这样鼓励孩子:“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今天的你比昨天又多了一份力量和经验!”
失败了,我告诉孩子:“孩子们,我们不是失败了,只是没有成功!相信自己,我们能行!”同时,我告诉孩子:“孩子们,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要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较。”孩子的自信会在和自己的比较中慢慢的树立起来。
作为教师,我用满腔的热情呵护着孩子,我把自信的火种播撒给孩子,我相信我的学生们会在以后的旅途中坚强、沉着、自信的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