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天参加“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在观摩老师的识字课堂上,辛甘在抢答老师的提问时,她准确地说出了老师手中字卡上的“孔雀”二字,然后老师请辛甘到前面白板上指出“孔雀”二字。只见她兴冲冲地跑上台去在长长的诗歌中找到了两个字——“尾巴”,“哈哈……”,引得满堂小朋友和家长们的一阵笑声!看见孩子失望地表情,在她跑回座位时与我的眼神相撞,我向孩子伸出了大拇指——亲爱的,你真棒!孩子明白我的意思。这时向孩子伸出大拇指,第一我是在向孩子表明:你敢于走上讲台,妈妈很高兴;第二我在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认识那两个字,指错了肯定是你另有想法。尽管接下来的课堂上,孩子很少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我也没有责怪孩子。
果然在事隔一周后,我们在玩炸弹游戏时(辛甘经常会把课堂上的游戏带回家和我一起玩),我故意把“尾巴”二字说成是“孔雀”,孩子不愿意了,很认真地纠正并批评了我。我忙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我一看见‘尾巴’就会想起漂亮的孔雀,所以就说成孔雀喽!”她听了忙说:“就是就是,那天老师上课让我指出‘孔雀’时,我就是因为脑子里总想着它漂亮的尾巴,所以就指成了‘尾巴’……”,说完还有点不好意思呢。我告诉孩子:“亲爱的,可是妈妈不认为你指错了呀,因为你指的和你脑子里想的是一样的啊?!更何况妈妈也知道“孔雀”和“尾巴”两个词你都认识,对不对?”孩子点点头,我问:“那以后我们还举不举手回答问题了?”“举手!”孩子干脆地答应我!还说:“妈妈,我们班小朋友举手都举可高,有的还站起来举手。老师说举手要这样举!我都是这样举的……你也要像我这样,啊?!”说着她做了一个极具标准的举手姿势给我看,然后自豪地继续着我们的游戏!呵呵,孩子就是孩子!
我没有指责孩子,是因为我不想打击孩子发言的积极性;我没有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只是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找回自信(因为辛甘本就不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这时她反倒指导了我该怎样怎样举手,呵呵)。
在生活中,我们因为工作繁忙或生活劳累,很少给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其实孩子的每种行为都有她自己的道理,让我们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我们有机会做一个理解孩子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