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很小,刚刚上幼儿园,他身上也有好多这样那样的毛病与缺点,我的指导思想一贯是:放大优点,缩小缺点。我的原则一贯是:讲道理,以理服人,当道理讲不通时会采取些“武力”。(呵呵,当然这是过去我常用的,发现有效,但副作用更见效,故,现改之。)
好孩子确实是夸出来的!在生活中,当我得孩子讲故事讲的好时,当他吃饭吃的好时,当他见人主动问好时,当他给生病的我揉肚子的时候……我都不失时机的给他鼓励,效果当然像书上说的那样奏效。但,我发现孩子毕竟还小,又很多时候,一味的给他讲道理,好像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当孩子第一次把幼儿园里的漂亮积木拿回家时,我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别的小朋友还怎么玩呀?让他拿回去。他好像听懂了似的点点头,第二天拿回去了。结果,很快,就第二次的将积木拿回了家,还在我面前炫耀。怎么办?还讲道理吗?已经不奏效了。所以,我决定听从博友的意见,适当给他“惩罚”——本来每天晚上都要喝的口服液不让他喝,而且明确告诉他是因为他犯错了,让他记住这个教训,这次不错,他没有再从幼儿园拿回过积木。
今天早上,08年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由于我要值班,7:30必须到学校门口,所以,起床后一切都很紧张。孩子这几天一直病着,在打针吃药。漱洗完毕后,时间已经不多,我赶紧给他倒水吃药。顺利的吃了两味药,等到要吃感冒药时,他一下子吐了出来,说太苦。没有时间了,我蹲下身子,双手扶着他的肩,很郑重的告诉他:“承承,你很棒,不怕苦的。把药吃了,好吗?”仍旧不吃。我又道:“好,承承,听妈妈说。你生病了,吃药才能好,可你今天不吃药。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做错了。知道吗?你必须受到惩罚。惩罚是今天晚上我不去奶奶家接你。”思考后,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因为近段时间我和孩子在共同读书,不亦乐乎,他特别喜欢和我一起。这样会让他印象更深的。
下午,忍不住又给孩子打了个电话,问他今天的病情怎么样了?完了,他止不住的说:“我在奶奶家吃苦药了。你今晚来接我吧。”见效了!但,我必须说到做到,于是,狠心的对他说:“孩子,你是男子汉,要说到做到!今晚跟着奶奶,好吗?晚上和奶奶一起学新的故事,妈妈也学一个新的故事,明天我们一起说说好吗?”电话那头又响起孩子高昂的声调:“说话算话,好!”
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惩罚”,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用用也未尝不好?现在我的指导思想仍没有改变,对孩子要——夸大优点,缩小缺点。但,我的方法变了,一改往日的声色厉俱,甚至气急时的抬手动脚,给孩子一些小小的惩罚,别说?挺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