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多方位思考 走自己的路
课堂上我在《小学生阅读指南》上学到了一篇文章《走自己的路》,并且老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加以运用,给我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堂课,这让我记忆犹新。
《走自己的路》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连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亡。
其实,在那么多毛毛虫中,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会避免死亡的厄运。毛毛虫们总是一味地沿着其它毛毛虫走过的路走。它们的一味盲目地跟着别人走,犯别人刚犯的错误,才使近在眼前的食物想吃却吃不到。学别人无论学得多像,也只有成为别人第二。走别人走过的路,将会迷失自己的脚印。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猜谜语。谜语一:只字加一笔。我立刻动起笔来,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我聚精会神地把一些感觉符合谜意的字一一列举起来。我发现一个新笔画便在“只”字的各个方向摆摆画画,但仍然是一无所获。我没有放弃,我相信一定可试出来的。我把头埋在了本子里,又开始一遍一遍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地尝试。突然耳边传来
谜语二:人字加一笔,除了“大”、“个”还有什么?我们又陷入了沉思。只见同学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眉头紧锁,还有的几个围在一起讨论。我和同桌也讨论起来。我先用旋转的方法试了试,没有成功,仔细一想,第一题是用旋转的方法,第二题应该不是旋转方法了吧。我又苦思冥想,用一些比较难的笔画加入“人”字。突然,我想出了“及”字,又信心满满地举起了手,对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而没有猜出来的同学则才恍然大悟,呆呆地望着黑板。老师说还有答案,于是我们又把精力投入到了猜谜语中。但这次却出师不利,大家又犯了不走自己路的毛病,直到最后也没有想起来。当
通过猜谜语我懂得了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