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九班 曹劭杰
我在读论语时,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学而优则仕”。我对这句话一知半解,爸爸在散步时和我讲了很多。“学而优则仕”就是学习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从小处说可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光宗耀祖;从大处谈可以“治天下”,实现自身价值。但不论成功与否,都推动了读书风气的养成,保证了读书种子的代代不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如韩愈、王安石、欧阳修等贤臣干吏本身就是读书人的楷模,即使名落孙山的人往往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地成为文学、艺术领域的巨擘大匠,如蒲松龄。爸爸告诉我,《宋史》中有句话是这样的:“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养成“器识”,也即格局与识见。
毛主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习总书记也强调:“学习,学习,在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读书不能成为书呆子,死读书,不能像南北朝时的梁元帝,江陵陷落的时候把十四万卷图书付之一炬,说道:“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元帝不思勤政进取,却早晚读书,学又不能用,只在文字典故里沉溺徘徊,这种嗜好与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读书的真谛,是让我们境界更高、眼光更远、内心更强大、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