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期适度教育研讨会上交流的一篇文章,现与大家共享。
学会倾听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技能之一,也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最佳途径。据统计,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是必要的前提。而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尤其是一年级学生。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1)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成了学生的“耳旁风”,出现了 “左耳听右耳冒,老师说啥不知道”的现象。(2)老师的问题刚一出口,学生一边争先恐后地举手,一边高声地喊着“老师,我……”。(3)教师请一个学生发言时,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听,或者为没有叫到自己而惋惜、抱怨,更有甚者不管不顾地与同桌交流。(4)老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往往话还没说完,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5)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当老师提问时却张口结舌不知所云。
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屡见不鲜,纠其原因,往往都是学生不会专注地倾听造成的。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愈发显得重要。
一、“倾听”的重要性。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不能靠强制。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引导他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假如言的是你,你愿意别人打断你的思路吗?2、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们就能从一次次的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信任。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就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表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倾听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二、“倾听”的方法。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还不善于“倾听”。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1、细化要求,强化意识。
由于学生年龄小,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于是我先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并细化了倾听的要求,让学生明白:(1)善听者往往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不要插嘴,发现错误也不要马上举手,等别人发言结束,有不同的观点时,要以“我认为”“我想为某某补充”“我想帮某某更正”等方式参与交流。(2)猜想同学会说些什么。(3)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4)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5)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发言者,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发言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点头微笑,表示认同。如果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或没听懂,要举手发言或听别人补充。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大部分学生有了倾听的意识,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2、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镜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
(1)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老师都要专心去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2)寻找发言中的闪光点。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做到先肯定再指正,激励为主批评为辅。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接受了一个暗示: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去指正、去补充、去深化。
三、“倾听”的训练。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不但要使学生想听、愿听、而且要会听、听得明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1、听后复述。
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加深印象,防止遗忘;这也是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
理解24-8的算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理解后,我先让一名优等生说出它的算理,接着就问:“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什么,谁能再说一遍?”这样通过指名复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强化了重点,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倾听效果。这种方法还经常用在数学概念或公式的教学中。
2、听算训练。
这种方法一般常用在上课前两分钟或计算课时,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在课前把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上,比如:每天上课前,老师根据近段的训练目标,口说口算题,让学生快速抢答说出得数。这
在计算课上,也常常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在学习笔算时,课堂上可抽出三两分钟时间进行笔算比赛,老师说算式,学生写出笔算过程,并告诉学生听算要求:每题只说一遍,若跟不上速度的,用圆圈表示,最后还要进行小组互评并积分。要求一宣布,学生们个个全神贯注,拭目以待,听算时,教室里安静的只听见写字的声音,再看看孩子们,比平时考试都要认真,恐怕听错数或忘掉一个符号。经试验,这种状态下的计算正确率比平时要高出几倍呢。我想用过这种方法的老师都知道。
3、听辩训练。
这种方法一般在遇到有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有分歧的情况下使用,让学生开展“小小辩论会”,从而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和答案。比如:在学习《方位与图形》一课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年轮较疏的一方是南方,较密的一方是北方”。题目一出,学生们议论纷纷,观点被分成了两派。于是,我马上建议,双方开展“小小辩论会”,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意见达成了一致,“年轮较疏的一方是南方,较密的一方是北方”这句话是正确的,理由是:太阳在南方照射的时间长所以年轮较疏,在北方照射的时间短所以年轮较密。
通过辩论让学生知道,只有认真地听清了别人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更好地进行反驳。要想在争辩中驳倒对方,就要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人听得更清楚明白。
除了以上这些训练方法外,我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听。比如把猜谜语、听儿歌、听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课堂,增强倾听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讲课声音的大小、语速变化等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
四、及时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抓住有利时机给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及时地鼓励。如: “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小华不光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等等。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就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除了教师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在互评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从而达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不仅是一种文明行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而且还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以此让我们的课堂因倾听而高效。
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