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阅读
自己是一个很喜欢收集图书的人,也很爱看书。每次总是缩衣节食的买书,对别人的不解只是说声“你不懂,这是我的精神食粮”。看的书不少,可是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又总是不能想起来自己的所学。每每感叹“书到用时方很少”。
最近和朋友聊天,她在阐释自己观点的时候总是能找到很好的例子来证明。更让我诧异的是,她所说的例子都是我知道的。这时才不得不重新的审视自己的读书方法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读一本书的时候,我很可能热泪盈眶,也很可能笑的前俯后仰。读书笔记中也记下了好多的名言警句。很多优秀的思想。可是自己的读后感通常只是“太好了。太感动了”之类的一句两句。很少细致深入的去思考这本书的内涵,也很少联系实际看自己的周围是不是有可以用到的地方。
结合自己最近的感悟,将自己的新的读书方法记录下来:
1.学会选择。
选择是一个人的品格。首先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自己感兴趣的书。了解到自己的需要,然后才能在某些方面读的更好。我个人比较喜欢哲理类和情节类的。以后多在网上看一下名校名师的推荐书目。其次选择自己最不擅长的。自己最不擅长的通常也是自己知识体系中最缺乏的,很可能导致“木桶效应”。解决的方法就是找到这个领域中最好的杂志类的书。因为杂志通常比较的短,比较生动,比较容易引起兴趣,最起码不会反感。从而逐步培养兴趣。最后,选择品读和跳读。品读要选择有价值的认知的读。最好再写下读后感。不要偷懒。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只是摘抄,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评论,可能运用的时候就会很吃力。
2.鉴赏阅读
在读到一本比较优秀的书时,通常会有很多朋友都在读,可以在私下里交流一下。然后在网上找到鉴赏式的文章,和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心得相比,找到自己的观点和学习别人的长处。鉴赏式阅读。而不是纯粹的将阅读当做私人的事情,不去交流。人说“交流一种思想,你会得到两种甚至更多种思想”就是这个意思吧。
3.注意形成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兼容并包的社会。在读到一本书,特别是和自己价值观不是太相同的书时,一定要注意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要仅仅是部分赞同别人的观点。要注意在网上观点的自由市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可能这一个观点对你影响不大,但是要是长久的听从别人的意见,很可能失去自己的声音。我现在就是对什么观点都能理解,可是自己的观点就中性化了,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运用。为了自己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自己的声音很重要。
上面是我对自己的反思。希望自己以后能做的更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