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试想,如果父母亲经常吵架、打麻将、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或看电视,转身要求我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可能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家父母要相濡以沫,互敬互助,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每天能舒心地投入学习。在家父母还要为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做学习型父母,做孩子的榜样,孩子才会耳濡目染,爱上看书看报,爱上学习,才会成为好孩子。
我们身为成人,如果哪一天在单位受到领导或同事的赞扬,会美上半天,乐上一晌。那么孩子更需得到掌声,受到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在家里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特别是任性、自尊心强的孩子,我们要对孩子的缺点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即使孩子只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夸大自己的感受,夸张地赞扬几句,拥抱他一下,给个奖励鼓励他一下,只要你毫不吝啬地把赞扬送给孩子,孩子享受到父母无尽的爱与关心,你一定会发现孩子变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可爱了。因为这样做给孩子的是一种“正确认”,在他的意识里种下了“这样做是对的,是好的,是父母喜欢的”种子,孩子会逐渐做的更好。
在学校当哪个学生连续几次不完成作业请他家长时,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天天问他作业完成没有,他都说他完成了,谁知这孩子又没完成,哎,我算是拿他没办法了。其实有这样情况的家长,他只是在进行自我的心理安慰:看看我今天关心孩子学习了。但是,这样做法是一种自欺欺人(孩子)的无用的做法,家长在应付孩子,孩子反过来回答:写完了。来应付家长,并且知道家长拿他没办法,他可以继续那样做下去。
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呢?我认为不如坐下来,花几分钟时间和孩子聊一聊今天学了哪些新内容?把写的作业拿过来看看,签上意见,写几句激励的话。还可以你在孩子面前当当学生,让孩子给你讲讲所学的知识,请孩子教教我们,既帮助我们温习了久已不学的旧知,也使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锻炼了思维、表达能力。这种双赢的策略,为何不试一试?在这方面,我特别要佩服我的爱人,在孩子冲刺外国语期间,身为公务员的他能抛开繁琐的事务,沉下来和孩子一同学习,将《新概念一》陪孩子全部背默了三遍,《新概念二》背默了两遍。还能投入地和孩子一同玩(做一些体育活动),现在我的孩子能坐在外语中学的教室里,孩子他爸功不可没。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家长不能只顾自己事业发展把孩子的教育耽误了,抽一点时间给孩子吧,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升入中学的孩子不仅仅是身体长高发育了,他的思想、他的见识、他的自我意识都在增强。他不再是唯父母话事听的孩童,如果此时我们仍旧沿用命令式的言语,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孩子在看一本他喜欢看的书,这是你要求他吃饭或去写作业,如果说:“赶快来吃饭(快去写作业)!,不然我把你书撕了!”造成的后果很可能家长气的不得了,孩子心里不会服气,都不愉快,遇到这总情况,如果家长体谅孩子爱不释手的心情,告诉孩子:“看完这一篇赶快来吃饭(赶快去写作业),好吗?”给孩子一个缓冲,给自己一个台阶,结果会相乐融融。
当孩子给家长讲一些学校的事时,无论是什么事,要耐心听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试着体会他的想法。你与孩子会越走越近,有些问题在以后合适的时机再给孩子讲讲道理,指点迷津,孩子会欣然接受。前几日,孩子给我讲班上某某接到了“情书”,当时我只是轻描淡写“好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情书?”、“你对此事怎样看?”和儿子给我谈话的气氛比较融洽。但想想这也是青春期的表现,不能就此作罢,隔了几天,遇到个机会,就很坦诚地和儿子聊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彼此都很平静,又都很重视,但听到孩子说:“哎,妈妈你说的我懂,大家都用青涩的果子做比喻,你能不能给我换一个更新鲜的比喻……”我们俩都会心地笑了,我知道儿子有所懂,有所知,有所悟了。
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面对自己的孩子每个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纵横比较看孩子的问提可能比我们更深刻,在不同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比家长更擅长,历来我都坚持最大限度地配合老师,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种任务。我的实际行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听老师的话”的榜样,听老师的话孩子不仅学习受益,习惯养成,品质形成无不得益于听老师的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