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操作感悟中的灵动作文

2018-07-31 
操作感悟中的灵动——《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这部分教材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螺旋上升的系列内容。一年级

操作感悟中的灵动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部分教材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螺旋上升的系列内容。一年级的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在二年级,安排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使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三年级则安排了“搭一搭”的活动,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分析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一开始,我出示一个正方体给学生观察,从而复习了面和认识到从正面、侧面(左侧、右侧)、上面三个位置看一个物体得到的不同的结果。紧接着我出示两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然后是三个正方体,四个正方体。由简入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先去“搭一搭”,再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试着把看到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和小组的同学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这样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解决,改变了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到讲台上观察,另一部分孩子没事干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时效。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孩子们对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垒起来的图形得到的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通过合作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大家的想法。孩子们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给了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的操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相关指导和“见机行事”,因为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行事,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操作感悟中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