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孩子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每天认认真真完成学习任务,抽时间还会去练习数学题。最近的几次数学小考,有几次是91分,有几次是满分。昨天的数学小卷是满分,孩子很高兴,说要是期末考试满分就好了。我说你别这么在意分数,因为它只是一个测试的分值,我们要抓住的是通过试卷看掌握的知识有没有漏点。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能耐住心认真计算,稳住神认真读题,还怕考不好。我们不在乎你的分数,更看重分数背后的你是不是沉得住气做题,认真细心地计算没有,是不是先读题再拿笔去写......孩子点点头,很是认可我的想法。
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总是抱怨,说自己是女孩,不是学习数学的料;还说自己天生就喜欢读书,不喜欢算数。给自己贴了标签不说,还总喜欢抱怨周围的一切。总之,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消极地左右她对数学的态度,使她打心底里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数学总是徘徊在她的“取”与“舍”之间。数学就好比是一条小路,前进吧,看着道路的崎岖,自己又不想去“深入虎穴”;放弃吧,又不甘心小路伸向远方的美丽风景。那个纠结呀!
进入五年级以来,孩子的对数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一是因为我们总是给她打气,鼓励她,帮助她,比如中午吃过饭开课,让她给我们讲当天学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简单地复述一遍,但是在复述的过程中,她不仅要罗列出重点,还要用语言组织起课本上的内容,表述出来。每天二十道基础题,针对自己学习中的空白处,找题去练习。再加上在学校里数学老师精彩专业的授课,现在孩子的数学有了起色,它不是表现在分数的高低上,而是孩子对数学有了信心,其实最根本的改变,是孩子对数学学会了不抱怨。
不再抱怨数学难学,心里不抵触数学了,才能静下心去练,才能沉得住气去写。就好比一个人在爬山,虽然前方路途遥远,但是自己选择了前行,脚下的路不管有多难走,自己心里有信心,有信念支撑,相信自己能行。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麻烦,也不觉得是负担。所以,一个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苦也是甜的,累也是甜的。不管这山有多高多险,也不管别人比我爬得有多快,我只管沿着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别人攀登了五百米,我也许只前进了一百米。可是我不放弃,不泄气,怎么可能登不上顶峰呢?
抱怨,总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学习中不会的还是不会,生活中不敢面对的还是不敢面对。很多东西,放下了,心里才能盛下。抱怨久了,抱怨会不自觉地成为一种习惯。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迸发出来,让我们为悲观寻找借口,为退缩寻找理由,为懒惰寻找依赖。它滋生出的自怜自顾只能让人变得懦弱与懈怠,而不是奋进与积极。
上周六妞的英语班结业了,把元音和辅音学完了。因为临近寒假,张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单词一个写两行,句子一个写两遍。我接孩子时,张老师和我们一起下电梯。孩子守着张老师,抱怨地说:“妈妈,英语作业好多呀!”我没有接孩子的话,但是心里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孩子学会不抱怨。我想起了当年孩子面对数学时的困惑与停滞,写下这篇小文。希望孩子将抱怨抛弃,静下心来,沉下心去,拂去心头的燥与烈。当你勇敢地面对它,选择了不再找理由,而是动手地去做,去面对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根本没有你想的有那么难。有时候诉苦多了,真的会愈诉愈苦的。抱怨真的不解决任何问题,学会不抱怨,用一双明澈的眼睛看世界,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