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昨天上午,来自鹤壁、安阳和市里的很多老师,在我校电教室集聚一堂,这是河南两位名师张素红、董文华的又一次联盟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先是两节观摩课,然后是董文华老师对这两节课的点评,最后是董老师的报告。
先说董老师评课,董老师的评课并非着眼于这两节课的某个知识点的突破或某个环节的设计,而是站在整个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用数学思想的眼光去理解课堂。比如董老师点评《植树问题》一课,从学生感知、构建到深化,都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点评《求平均数》一课,董老师提到算法、概念和统计。可以说,董老师的点评虽然简短,却彰显了她对教育的高屋建瓴。
再说董老师的报告,董老师以“在课堂中寻找风景”为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成长故事,讲述了教师课堂成长的三个阶段。虽然董老师的报告很朴实,却充盈了她对教育痴爱、坚守与追求,毫不夸张的说,董老师演绎了教育的精彩。
通过聆听董老师的点评和报告,真的让我在感动之余又多了份对教育的思考与渴望成长的动力。正如董老师所讲,听别人的课,要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每一次的活动都可以成为进一步思考教学、研读课堂、展开新实践的动力。因为欣赏别人,就是精进自己,正所谓“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董老师从公开教学的历练中,脚踏实地的逐步走向日常课堂的“厚重”。每听一堂课、每参加一次活动,董老师都会用心烙上自己思考的印记,70万字的研课记录让她对课“看高一线”。那一个个文字就像一粒粒富有生命种子,在董老师的教育花园里发芽、开花、结果,今天,我们有幸遇到了这片美丽的风景。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找不到课堂中的风景,而是我们缺少对教育的沉积与坚守。专心沉潜课堂,守住课堂修内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脚踏实地要走的路。正所谓: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