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美丽的丹顶鹤》让李俊霞、董琳、胡晓庆三位老师充分发挥了她们的聪明才智,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研究,避免了以往的“以人论课”单一的评价:这个老师上的怎么样。现在是“以课议课”对课文对教学的探讨,重点讨论的是这样的课该怎么上。这样就不会让讨论陷入局限性,给了大家集思广益的机会。同时这也是给了大家一个新的目标,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当中得以提高,也打破了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李俊霞老师注重从整体入手,以读促讲;尤其是结尾的设计,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精心涂鸦的丹顶鹤飞到讲台上,贴到老师版画的背景中,随着这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我们仿佛也来到了热闹的黄海之滨,欣赏到了仙鹤那优雅的姿态,看到它们在悠闲地散步、觅食。董琳则显得非常老道,课堂上调控能力很强,有很强的亲和力,与学生融为一体。胡晓庆也不简单,当场挥毫显示了她的绘画功底;不急不躁,看出了她稳定的心理素质。
曲锦锦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导入大方得体。她讲课时的一招一式,更给人以干练、利索的感觉。
郭广源、窦晶晶、方洁三位老师执教的都是难度比较大的习作课,三人各有千秋。郭广源敢于以自己为学生习作的对象,勇气可嘉;方洁老师注重开拓学生视野,交给学生方法,也很不错。更值得一提的是窦晶晶老师,她以绘本为载体,把学生带进了一片奇妙的天地,一步步引领学生由欣赏到仿写再到放手让学生创作,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通过这次活动,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首先就是要想上出一节成功的课,自己就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下工夫。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平时不断思索、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才能上出有特点、有深度、有个人魅力的课。再有就是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平时反复练习和督促、指正。
我感到了自己的压力,更有许多欣慰,因为附小年轻的一代正在茁壮成长,不容你小觑。
我感慨——后生可畏!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