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浏览
这件事情应该是3年前的事情,那时的我教六年级,每天早晨我大约是 7:20分到校,到校后和学生一起整理班务,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天,我像平时一样走进校园,一个一年级的小不点迎面走来,脆生生的问道:“您是位老师吧,我认识你。”我一看,挺好玩的一个小不点,就搭话:“你怎么认识我的,你叫什么名字?”“一次你给六年级学生上课,我听了。”
原来如此,一次我上教研课,上完课后讲自己上课的反思,下面一节课是一年级一位老师的课,所以“用心”的他知道我是六年级的位老师。
但是,小家伙却闭口不提他的名字。
“老师,我觉得您的粉笔字写的挺好的,不知道您的铅笔字写得怎么样?”小不点用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盯着我说。
“我的铅笔字也很漂亮。”我笑道。
“您给我写几个字看看。”
“好啊!”
小不点打开铅笔盒,拿出铅笔,打开语文书,告诉我要写“已读”,我不假思索写下了“已读”二字。
当我写好的时候,小不点飞快地抱着书包和来不及放进书包的语文书和铅笔盒,吐了吐舌头,抛下一句“谢谢”,就没影踪了。
刹那间,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怪不得小家伙不肯说自己的名字。
每次,我和同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同事们大笑后总会说:“该认真思考思考签字的事情了。”
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完家庭作业后,喜欢让家长“签字”,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从我上学开始,我的老师就这样做,而我当了老师,我也这样做。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什么样的帮助?没有思考过。
而这件事情,让我思考:签字的价值何在?我们的学生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家长又是怎样理解的?
访谈一:与学生的交流
师: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或者是考试后,会让你的家长在作业上、试卷上“签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生:可以理解,老师怕我们不完成作业。
生:我觉得无所谓。
生:就是告状呗,尤其是考试不好的时候,家长一看,训我们一顿。
生:老师也是为我们好,让家长监督我们的学习。
生:我觉得“签字”就是对我们的不信任。
在访谈中,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签字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孩子认为签字可以理解,认为签字是老师和家长“监督”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帮助自己学习;对于比较顽皮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认为“签字”就是告状,对他们不信任,就是让家长训他们一顿。
接下来,就这三种现象,我分批逐一作了访谈,在访谈中,我发现学生很难接受“签字”这件事情是帮助他们学习,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难接受这个观点。
为什么呢?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和家长一起对付这些孩子,对付他们不写作业,对付他们“不太体面”的成绩……
繁忙的工作,太多的压力,让我们在联手“对付”学生的时候,缺少了沟通、交流与彼此之间的理解,而这些对付的背后,是孩子受伤的心灵。
他们当然不能接纳这个观点。
同理之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这些是后话,在此不谈,接着,我们一起来看我对家长的访谈。
访谈二:与家长的交流
师:对于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和试卷上“签字”,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坦诚的交流一下。
家长:我们也
家长:我支持“签字”,孩子表现不好我就不“签字”。
家长:我觉得孩子的学习需要自觉养成,“签字”解决不了问题。
家长:“签字”让我觉得有负担。
……
以上是我整合后的一些家长的观点,从这些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家长朋友虽然
长期以往,“签字”这件事情就是一件累人的事情了。
访谈三:与老师的交流
师:我们经常让家长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签字”,“签字”的价值何在?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1:我觉得就是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
师2:“签字”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让他们不再偷懒。
师3:我觉得“签字”就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家校合一。
……
从以上这些观点,我们虽不能排除利用“签字”一事,告知家长学生近期表现情况。
但,我们不难看出,老师们的“签字”不仅仅为了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而是为了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我觉得,“签字”一事,无所谓对与错,关键在于怎么样理解。
对学生而言,老师和家长有责任让其明白“签字”的价值在于了解你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此进行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而不是告状,给你难堪!
对家长而言,老师要让其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情绪反应,需要及时地了解。同时,从学生的作业状态,我们能感觉出孩子的问题何在,可以给孩子提供援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不断的修订过程中养成的,这需要家校合一的帮助。
因为,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
对老师而言,要善用“签字”,不能把“签字”仅仅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不能把“签字”作为告知家长的唯一方法,而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家长签上必要的字,让“签字”成为学生、老师、家长交流的一个平台。
如,我和学生、家长有一个沟通联系的本子,上面分为三个栏目,分别是学生的心里话、家长的话
虽然现在的我,很少让家长“签字”,但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让家长签上必要的字。
如,有时孩子的错题比较多,我会和家长签字告知孩子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签字”也是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一种沟通与联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检查作业的手段!
因为,遇到问题,我喜欢交流,我觉得良好的沟通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心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