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教育 迫在眉睫
接到明明(化名)妈妈的电话后,我心里陡地一震。电话中,孩子妈妈着急地诉说:“老师,您劝劝孩子吧,他说活着真没意思,不想活了。”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竟然有了悲观厌世的念头,不由得让我既心疼着急又痛苦思索着……
近年来,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走向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学生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也可以说是整体优化的教育。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
一、走进学生生活,分析心理因素。
根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明显发现: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因而很受老师赏识。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荣誉堆里泡大。不知不觉中形成虚荣、骄傲、嫉妒的心理。听到别人的夸奖就沾沾自喜,听到别人指明他们的缺点,就会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暴跳如雷。 而有的学生,或在生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或在智能方面,智力水平低于常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在家庭方面,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困窘或残缺;或在教育方面,教师对优等生明显的偏爱心理,对于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则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尊重个体差异,增强学生信心。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淡化差生观念,首先从人格上尊重所有学生,其次强化情感教育,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 教师办事要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差等生多看优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
三、渗透课堂教学,进行心理教育。
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教学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活泼生动,求知好学,花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这是纯真可爱而富有理想的一个群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提供锻炼机会,使其不断磨练意志,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