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和能力不及的原因及对策作文

2017-10-01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和能力不及的原因及对策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最美妙的交响乐。朗读让文章有了鲜活的生命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和能力不及的原因及对策

               

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最美妙的交响乐。朗读让文章有了鲜活的生命。二年级,朗读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它更是主题性训练的重要内容。

但二年级学生的朗读存在很多不适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姿势不对

 鲁教版的教材单面是A4的纸型,打开就更大了,6、7岁的孩子们,坐着读书时许是拿着嫌沉吧,一个个都把书平摊在桌上,伸着头去看;站起来读书时,书举得高高的,挡住了小脸,让我们无法看清孩子的小嘴,无法看清孩子的表情。

二、添字漏字

造成添字漏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更有甚者读书时眼睛就不往书上看。二是读得少,不熟练,预习不充分。

三、拖腔唱读

有的同学在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 “植物——妈妈——有——办法——”

有的喜欢在字与字之间停顿,“植——物——妈——妈——有——办——法——”。尤其表现在齐读时,就像小锤子在梆梆的敲一样。

还有的同学是唱读

四、停顿不当。

像这样的笑话太多了,大家看:

南京市长江大桥欢迎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

本来该读“南京市 长江大桥 欢迎您”,却读成了“南京市长 江大桥 欢迎您”;本来该读:“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 说”却读成了“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 胡说

大家看,不同的停顿不仅意思不一样,而且闹出了笑话。虽然学生的停顿没有闹出这么大的笑话,但也是千差万别,很不适度的。

五、声音不美。

当学生低声读的时候,声音就在嘴里团着,谁也听不清,老师提醒:“大声读。”顿时,音量陡增,吓你一跳,声嘶力竭,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

二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种种不适度的现象并不可怕,因为他们真正学习朗读不过一年而已,有很多字不认识。就像一个周岁的幼儿蹒跚学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且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要求也只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为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消除朗读所存在的这种种问题呢?

一、规范姿势

我们通过儿歌教给学生:坐着读书时,要“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站着的读书姿势我们通过示范告诉孩子,离开桌子身站直,左手托住书背,右手轻拿书角,胳膊自然弯曲,露出漂亮的小脸。明确要求后,每次读书前,都先说一遍儿歌。指名站起来读书时,先提醒姿势。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已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坐姿。但这只是初级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无需提醒,便会下意识地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形成自动化、习惯化。

二、不添不漏

我们针对 “添字、漏字”的两个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1、首先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的,我们有两招:一是对口令提醒的办法。眼睛—看课本;耳朵—听声音;嘴巴—大声读。从而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二是教一点小窍门,眼睛先看5个字,迅速印到脑中,然后开始读,读这五个字的时候,眼睛又去看下5个字,依此类推。

2、对读得少,不熟练的,我们则是注意激发朗读兴趣,比如每一节新授课上评选“朗读小明星”。方法是小组交流后开火车读课文,谁读错了就把错的句子再读一遍然后坐下,换下一位同学读,最后,读的内容最多的同学获胜。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悄悄地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坐下的孩子是非常遗憾的,所以他们就会自觉地多读书,认真读。刚实行这个办法时,我们班曾创下过三列半,25名学生读完篇文章的“光辉”记录,但是现在通常只需要3、4个,甚至1、2个学生就能把一篇课文准确地读完了。

三、规范语调

我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

1、词语入手

凡读课文拖腔的学生,其实是读词语的时候就拖腔了,比如:齿孔 英国 一枚邮票 小刀 伦敦 酒馆 所以我们就从词语训练起,预习汇报读词语时,提醒学生:词不能读破,词与词之间停一下。(示范读)

读词时要遍读边想,如《日月潭》一课有很多优美的四字词语:“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画面。一读“太阳高照”,脑海中就要想起一轮红日,一读“蒙蒙细雨”,就仿佛听到了沙沙的雨声。边读边想,慢慢地就有感觉了。 

这样由词到句,由句到文,逐步引导,循序渐进。

2、示范引路。

关于朗读,小孩子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即使告诉他们也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需要的是行为示范——课文就是这样读的。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老师的朗读和学生好的朗读都是行为示范,学生都能直接模仿。(录像:葡萄沟 课后题 范读 练习 指读)

录像中展示的只是最初级的范读指导,很多时候老师的示范不一定要明示。有时,对学生的朗读不满意时,老师可以先“不由自主”地朗读,然后再让学生朗读。

3、情感共鸣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达到情感共鸣,才能很自然地用正确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中,读到猫头鹰、袋鼠下命令时,引导孩子看图,可轮到他们当万兽之王了,多神气啊!再读这两句话就活灵活现了: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分角色朗读也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好办法,当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时,就会与人物产生共鸣,读出人物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四、停顿技巧

关于停顿,我们还教给孩子一些虽土却很实用的“一二三四数数法”——逗号停顿数一下,句号停顿数两下,段与段间停顿数三下,题目与正文停顿数四下。这种方法也许不够科学,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停顿不适度的问题、

五、声音优美

我们要求学生读书的音量既要让大家都能听到,又不能像原生态歌手那样扯着嗓子高喊,以自然为最适度。但在训练中却发现这样一要求,学生在朗读时,高不敢高低不敢低,温温吞吞。有句话叫“文似看山不喜平”,朗读也是一样的。也讲究错落有致。我们不能给孩子们讲重音重读啊,重音轻读啊重读拖长轻读拖长啊专业性的知识,但是我们在朗读时经常的给孩子们一些美的示范,让他们去模仿去感悟。

例如: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轻读

 

瞧,那花瓣上晶莹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停顿以突出重音

朗读不是一碟凉菜,一盘小炒可以一蹴而就。它是一锅浓浓的好汤。需要老师小火慢炖,需要学生细细去品。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