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作文

2017-09-27 
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咱们的孩子再有半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今年恰好接了一年级,就幼小衔接的话题与大家交流一
 

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咱们的孩子再有半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今年恰好接了一年级,就幼小衔接的话题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一、年龄问题。

咱们这一届的一年级的年龄跨度应该是2003.9.1——2004.8.31。如果咱的孩子年龄不够,建议最好再上个学前班。因为小学一年级教材,是专为6~7岁儿童编写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大人的年龄差个三五岁也看不出来,可对于儿童来讲,能差一两个月就大不一样。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过早入学, “拔苗助长”。

我们班就有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尽管都很聪明,但是学习能力明显的跟不上。孩子处处不如人家,渐渐地就会破罐破摔。长期处于后进,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会被一次次的考试打击的体无完肤。5岁多的孩子应该还是以游戏为主,过早的让孩子背负起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业负担,孩子累,大人也累。不要觉得提前入学是沾光了,其实他只是满足了你的虚荣心,光荣了自己,苦累了孩子。提前入学就是恶性循环的开始。是把孩子送到了后进生的门槛里。

当然了,我讲的只是普遍现象,如果孩子的确智力超常,身心发展超长,提早入学也可以。

二、习惯问题

1、作息习惯:

 入学前建议引导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作息时间与小学保持一致。

2、整理习惯

经常看到班里的一些孩子上语文课半天了,桌面上还是一大堆数学的用品。甚至没地方放棉袄就扔在地上,书包也扔在地上,一点条理都没有。这些孩子往往是年龄小的和孩子不会整理的。入学前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像咱们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求孩子工作后归位,就是在培养这种能力。硕硕这方面做的也不太好,现在为了培养他,我引导他每天吃过晚饭收拾桌子、擦桌子、扫地、拖地。快放寒假了,我给他买了一个书包,准备把假期作业及相关的学习用品都放进去,教给他放东西的方法。做作业时让他自己取放。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3、学会倾听

让孩子们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抑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无法通过言语或者有步骤的计划来完成的,它是在双向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修养。

首先培养倾听能力从父母开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达有限,很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整而有条理地说出来。因此父母应耐下性子,多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心情放松地把话说出来。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倾听的最好榜样。通常自家人在交谈时比较随意,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孩子。因此,即使是在家里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交谈时的方式和礼仪,专心听对方讲话,不要同时做其他的事。

  对于孩子的诉说,父母要表示出深切的关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关注。

  第一,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说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第二,在语言表达上,父母要经常使用“嗯”“噢”“我知道”之类的话语,表示自己正在专心地关注孩子讲话。如果父母只顾听孩子说,而不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关注,会引起孩子的误会,以为父母在想别的问题,没有在倾听他说话。当然父母的口头语言要简洁、清晰、合情。如孩子在觉得委屈时,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 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对孩子说话时,低声细语能让孩子感到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助于他们对父母说“心窝里的话”。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孩子表现往往欲很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因此,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听别人讲话,这很重要。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学生在发言,其余学生的说话声超过了发言的同学,结果连老师都听不见;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就有学生举起手,喊着:“ 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就唉声叹气,无精打采,根本顾不上听讲;当老师正滔滔不绝地上课时,有的学生却在做小动作,讲“悄悄话”……这都是不好的倾听习惯。

  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4、 学会思考

 有人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5、学会交往:

与同龄人相处不逞强不示弱,能宽容。以免因交往的紧张引发孩子的焦虑,影响学习。吃亏沾光都一样。

6、喜爱阅读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取的,所以,培养孩子从小爱阅读的习惯很重要。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精彩的人生常常跟在精彩的阅读后面,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大声朗读,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等。

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从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家长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讲故事开始的。因此家长应耐心细致地多陪孩子看看书,讲讲小故事。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兴趣是孩子读书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只要让孩子对他从事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他就能积极地、热情地完成这项活动。一旦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顺利而且有趣的体验,那家长更应当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

  为孩子大声地朗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从给孩子朗读开始。给孩子朗读是家庭教育中都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不仅能给孩子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

  孩子的阅读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朗读或听录音磁带,孩子首先是用耳朵“阅读”。因此,父母要经常满足孩子听故事的需要,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

  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孩子在坚持听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的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逐步具备广泛的阅读基础。

  家长在给孩子朗读书时,应该注意选择有启迪性、知识性的书,也应该选择具有文学性和长期阅读价值的书。在朗读的时间上,不要以为时间越长越好。每天专注而热情地朗读10分钟,会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要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在家里就要用心布置方便阅读、刺激阅读的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父母可以在家里布置类似读书角的空间,那儿有配合孩子身高的书架、坐垫,书架上摆放各自爱好的书等,父母固定的时间陪孩子看书,让孩子养成习惯。

  美国第54届总统布什很喜欢读书,他小的时候,母亲便常在睡前读书给他听。

  为了鼓励布什读书,母亲还在家里摆放了许多图书,目的就是让书籍可以触手可及,当孩子想看书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到手。这些图书的种类很多,大都是母亲为小布什买来的,也有跟别的家庭交换各自已经读熟了的书。每逢节日或小布什生日的时候,母亲都不忘记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书。

  不仅如此,母亲还动员全家都来参加读书,组织“家庭朗读”活动。不同的人讲故事会使孩子有新鲜感,所以母亲动员小布什的父亲、爷爷、奶奶等人要读故事给他听,这样互动的交流让小布什受益非浅。

引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化名着

  经典文学都是世界历代文人和学者的绝世之作,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果我们的孩子经常阅读这些经典文学,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由表及里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他们自身素质的发展就从小奠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经典名着。

  以下是* 最新修订的教育大纲中开列的20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哥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匹克威克外传》《老人与海》《读美书简》。

帮孩子挑选适合的图书

  父母可带孩子去书店,让其挑选他喜爱的图书。当然,父母也要在一旁当好参谋。父母在为孩子选择书籍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阅读水平,选择他们看得了的书。如果孩子特别喜欢阅读,可选择稍微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还要为孩子选择他们既喜欢,又能融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让孩子读了后能受益一辈子的书籍。但应该注意,孩子们的阅读涉及面应该广泛,科学的、文化的、幻想的等等,不要只局限在读文学类书籍。

  阅读是一种文化积累,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情感熏陶,是一种人格塑造,因此,不要把阅读看得过于功利,否则,会使孩子产生厌读情绪。家长在引导孩子选择图书时,要尽量满足孩子。只有孩子感兴趣,才会主动去看、去学。因此,在购书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也不宜按自己的知识观和阅读习惯为孩子开列必读书目。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

7.动手能力 :折纸 正确的执笔姿势

  四、知识储备

   拼音和十以内加减法在幼儿园已经学了不少,不必慌着报班,只要孩子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能学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不是好现象。实在想学的,凑暑假,好好给孩子选一选老师,不要苛求拼音算术都讲完,那只是为了给家长一个交待,不一定是好现象。而要选重视习惯养成的老师。

多识字对现行的鲁教版教材很有必要。(生活识字 )

三、  树立老师的形象树立学校的形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