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让人亦爱亦忧
开学了,根据往年的经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若想扎扎实实地掌握,单靠书上的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各年级相继申请让学生买一两种教辅参考着用。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结果学校门口的小店面门前挤满了学生或家长,有的来不及买就让家长买来后送到学校,好不热闹。买不到的家长于是怨声载道,胡言乱语的也有。
有的说:::真麻烦,干脆老师统一一收钱,集体买多省事。此法家长省事,但,哪个学校敢?哪个老师敢?弄不好惹出个学校乱收费,老师吃回扣的头衔。
有的说:什么老师,国家都让减负,就他老师还增加学生的负担。此话让人很无奈,咋听,家长说的不无道理,但其中滋味,只有教过的老师知道。现在的课本明着是进行课改,好像是降低了难度,但实质是对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册内容都出现了一题一类型,若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掌握有欠缺,学习新知识真的是很难。老师想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或希望稍落后的学生能跟上队伍,不补充练习,不进行拓展是不行的,就像学习语文,只读课本上的文章,文化底蕴是不是就提升了?显然是不行的,还要多读、多思、多记,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许多家长还是接受增加适当的资料的现实的。但支持的家长不闹事、不提意见。提意见的虽然是极个别,有的还态度不端,动机不良,但造成的影响确不是个别的。于是,上级领导,再三强调“任何学校任何老师,不准买教辅!违者怎么怎么样……”学校则通知:“任何年级任何老师,不准买教辅!违者怎么怎么样……”已经布置下去的老师则少不了惶恐,怕出事,担心学校责怪。于是,将学生的教辅收起来、藏起来,或“命令”学生:一律放在家里,不准带到学校。实属无奈。
再看课堂,老师为弥补教材的练习不足,翻阅各种教辅(作为教师也是应该的)找习题,然后在黑板上吱吱呀呀地写,学生伏案密密麻麻地抄,费时费力,容量还小,效率自然有些低。此时,老师心中都想说:唉,要是有一本合适的教辅就好了。若有学生看到某几道题是手中的教辅上的,兴奋地讨好老师说:我有这本书,可以不抄题吗?得到同意的,真想说声:教辅,我爱你!
当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限制教辅,也许有他们的理由,比如,怕老师以逸待劳搞题海战术,增加学生负担;怕出现经济问题,曾经听说因为教辅问题某教育主管部门出现重大问题的,引起了很不良影响等等。(基层的我理解不够充分)
但是,任何事物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教辅也一样。没有存在的价值的话,从源头截流——不编写、不印刷。否则,就应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让物尽其值,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教辅”,想说爱你不容易,让人亦爱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