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社活动二
我们的诗词社,第二期的活动又开始啦!这次我们的学习内容为《苏幕遮》和《感遇二》。
首先大家一起复习背诵了《虞美人》和《感遇一》,发现了有个别小懒虫嘴巴“打结”了,呵呵,我的眼光刚飘过去,他的小脸就有些泛红了,下去后还得悄悄提醒他一下,刚开始就落队,这可不行呀!
接着,切入正题,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是范仲淹的名篇《苏幕遮》,学生时代就爱极了这首词的第一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觉得这一句真是将秋景写绝了,吟咏时简直口齿盈香,意境无限。
我们先一起背诵(我们规定每次活动之前要将赏析的诗词提前背会)。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我提醒孩子们记下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单讲解意思:“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趁热打铁,让孩子们齐读两遍,再齐背两遍。然后由小诗人苏曈带领大家赏析,她将事先搜集整理并打印好的资料发至每个人的手中,落落大方地讲解起来:
范仲庵(989年—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少年时家贫但好学,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说到这里,我插了一句:“王老师曾给大家讲过他勤学的故事,是个成语,还记得吗?”
“噢,对呀,是划粥断齑。”
接下来,再听苏曈的讲解吧:“这首词的意思是: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感遇二》的主讲是杨梦洁,大家一起背诵: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之后,她侃侃而谈:通过《感遇一》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张九龄有所了解,这首诗以橘喻人,屈原曾写过一篇《橘颂》赞美橘树具有“与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品格,《古诗》又有“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的句子,比喻贤者要求用世,张九龄的这首诗兼有这两种意思,这首诗的意思是: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葱。这难道是因为地气暧和?原来橘树自有耐寒的本性。款待亲朋当用丹橘,怎奈有千山万水阻隔着。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四季变更不能追寻。世人都爱桃树李树,难道橘树不也是绿意葱茏吗!本诗借歌颂丹橘,表达作者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全诗托物言志,婉而多讽,含蓄深沉,极为感人。
活动接近尾声,我们布置了下次的任务,从下次开始我们增加了内容,在每次有详读一首诗一首词的基础上增加略读的诗词,第三期的内容为:详读《月下独酌》(冯翰翔负责)《念奴娇赤壁怀古》,略读《春思》和《江城子》。
下次见吧!
附:范仲淹勤学故事:
范仲淹“划粥断齑”
“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家境贫寒,兄弟又多,锐志好学的他为能有个清静的读书环境,借住在附近的醴泉寺里,夜以继日刻苦攻读。
因买不起灯油,每天夜幕降临时,范仲淹就先背诵诗文,待到深夜和尚们做完功课入睡后,悄悄走去佛殿,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看书。时间长了困倦时,就用冷水激脸,清醒一下头脑继续。
范仲淹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取小米二合,煮好一小锅稀粥,待冷凝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二块充饥;又断齑为菜,即切几根咸菜佐食,和着粥吃下去。这就是古代名人勤学佳话“划粥断齑”的感人故事。
后来,范仲淹离乡背井,跋涉去了南都乡校深造。乡校中多有贵胄子弟,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高车驷马进出,学习却无所用心。范仲淹丝毫不受影响,依然过着划粥断齑的生活,刻苦如旧。
有位何姓同学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发现范仲淹一年四季以稀粥充饥,读书做文章却如此的用功,且成绩优良总是名列前茅,钦佩之余,自叹勿及。出于爱慕与怜悯,从家里拿来了美酒佳肴送与。范仲淹推辞不受,那同学横竖不允,搁下了径自离去。
两天后,同学又来,见前日给范仲淹的酒肴原封未动,不禁生气责问:“好意送与你稍作改善,你却不愿领情,究竟是何道理?”范仲淹先道谢后解释道:“何兄的好意我感激得很,也永记心田。只是我平时清苦惯了,骤然食用了如此美味,担心再也咽不下粗茶淡饭,更恐今后难再吃苦了。”
在南都乡校的五年里,范仲淹既未熟睡过一晚,也未饱餐过一顿,聚精会神于学业,毫不懈怠。据传,一次宋神宗来了南都,同学闻讯,一哄而散争睹皇帝仪容风采去了,唯有范仲淹如同未闻,伏案挥洒不辍。事后有同学惋惜地说:“今日得见天子大驾,真乃三生有幸,范兄因何错过了,可惜呀可惜!”范仲淹莞尔一笑:“且待学而有成、为国建功立业时,再见圣驾也不为迟。”
“划粥断齑”的艰难卓绝,磨练造就了范仲淹这个一代人杰,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成为皇帝的左辅右弼,主持领衔了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庆历新政”。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更为后人津津乐道,赞颂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