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小学中队辅导员工作的老师,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搞好主题中队会,不但能够沟通师生间的情感,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求知兴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集体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何况主题中队会形式活泼多样,小学生很乐于接受、易被感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生中产生了新的现象、问题。所以,如何增强主题中队会的育人效果,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精心提炼主题
一个有心的中队辅导员,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提炼出主导性的问题,挖掘出目标指向明确又充满童趣的鲜明的主题。
例如:学生出现怕苦怕难现象导致偷懒,影响学习和各项工作时,就把主题定为“勤奋伴我成才。”诸如此类的有《做受欢迎的人》,《诚实和我在一起》,《1=61》等。又如,学校掀起“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还母亲河一片绿色”活动时,第一步就可从《“收废站”开业典礼》开始。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引导队员的思想和行为,使主题中队会成为他们的“加油站”、“遥控器”,中队也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氛围。
二、积极引导准备
中队会的主题确定后,要告诉全体学生,鼓励他们从各方面去搜集与该主题有关的资料,自己的、家长的、图书馆的、好朋友的,书报可以翻阅,观点可以碰撞,见闻可以参考;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激发他们的灵感;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发生的事都能调动他们的表现积极性。同时,他们的思想已经受到了熏陶,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人人参与,少数人的参与达不到面向全体的效果,搜集的资料也不太丰富,影响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后,接下来要引导队干部选择他们认为 说服力最强、最感兴趣的材料,开始编辑排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搜集资料也好,编辑排练节目也好,一定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放手去做。经他们自己创造的成果,才会更好地影响、教育他们,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三、丰富多彩开展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就要及时地开展活动,把学生准备过程中积聚的情感推向高潮。小品、相声、唱歌、跳舞、辩论、演讲、展览、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启迪着幼小的心灵,其感染力远远大于说教。活动的场所也要精心安排,周围的一切也要巧妙布置。例如:《诚实和我在一起》主题队会,教室的前后黑板都是与“诚实”有关的内容;少先队作风第一,要求——“诚实”二字,用鲜花和绿叶装点起来;为配合小品《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室里摆放许多开得很灿烂的盆花,每两盆花的中间放上一个空花盆,既是道具又美化了环境;学生座位安排得简洁、条理,既有合作性又有竞争性。这些无形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小小的震动而兴奋起来,在愉快中内化了教育思想。
根据需要,一些主题中队会也可在室外特定场所举行,如参观、调查、访问、劳动等。广阔的空间,真实的场景,更能触动学生内心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密切关注升华
几十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并不一定在一次主题中队会上就能圆满达到教育效果,还需要一系列巩固和升华的过程。把一时的情感和行为延深为自身习惯,仍需要关注和帮助。因此说,充分利用中队阵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及时对积极的动态加以肯定、报道,评出先进,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闪光点,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象。
总之,搞好主题中队会会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编辑排练、自信表现中,唤起某种情感,内化某种行为。可以肯定地是,当老师培养的小干部在一次次锻炼中成长起来,能自行组织主题中队会的时候,主题中队会的育人效果会更充分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