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姓名:王运翔
所在班级:中四班
家长姓名:王文才 张金凤
家长格言:让孩子快乐成长。
为孩子营造快乐的成长之路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谈一些心得体会与老师和各位家长共勉。
第一,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四口之家。孩子的姐姐初中四年级了,学习紧张,能跟弟弟一起玩的时间比以前少多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姥爷都在农村,离我们这比较远,与别的小朋友比,可能要少一些溺爱。
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时,不怎么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可能是由于我们上班都比较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偶尔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孩子都只玩自己的玩具,虽然没有像一些小朋友一样去抢别人的玩具,但也不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作为父母一定要鼓励、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包括一些零食。因为玩具或者零食是孩子与孩子沟通、交际的重要桥梁,学会了分享自己的东西,就学会了与小朋友的交往能力。
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现在有小朋友到我们家来玩的时候,孩子会把他的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会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分享。更可喜的是,当和别的小朋友共同喜好一样玩具的时候,孩子能够想出办法自己去解决。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很多可能小时候能够亲身接触的生活劳动不多,特别是刚入园的小朋友,生活自理的能力相对较差,那么怎样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主要是从一些简单的、孩子能够接触的事情开始抓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放手让孩子去做。
比如吃饭的问题。孩子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经常是他妈妈给他喂饭,也尝试过让孩子自己吃,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孩子年龄太小了。入园后,老师要求孩子要学会自己用餐,这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吃饭,不要怕把饭弄的到处都是,而且在用餐完毕后,还有教育孩子讲卫生,学会饭后自己拿纸巾擦嘴巴。现在,已经上中班的孩子,在吃饭方面确实是变化不少,基本能够自己吃饭了,而且还经常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不用你喂我会自己吃的”。这时候,一家人再夸夸他,孩子听了更高兴,还会主动把自己的碗筷送到厨房去。
第三,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
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因此,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翔翔也有很多缺点,在家里特别的调皮,比如给他买的玩具,几乎没有一个是完好的,经常是买回来的玩具他玩一会,就会把它拆的七零八散。作为家长看到他这样,经常是想训他,但反过来想想,与其制止不如引导。有时候,我会加入到他拆玩具的队伍里,与他一起拆玩具,拆完了,再让他把玩具组装起来,我在一旁帮助和指点。
另外,就是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七窍板,穿珠子,套盒时延长了专注时间,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
第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父母或家庭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会感染到孩子,使孩子的情绪也会处于愉快的状态下,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也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做游戏。有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玩打小日本的游戏,当然,不是故意渲染对日敌对情绪,因为,我们的游戏需要一个假想敌。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其中也将一些知识融到游戏中去,比如,来了几个敌人啊?来了3个敌人,又发现2个敌人,一共有几个敌人?在游戏中给孩子,多提一些问题,孩子也比较乐意回答,回答问题的同时,孩子也把知识学到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使我感到,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共同目标下,在老师和家长只有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才能让孩子团体里能够锻炼自己、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