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载“爱心漂流号”,驶向美好未来
研究发现,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社会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等都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幼儿对阅读的热爱之情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无异于送给他们一把金钥匙,对今后顺利进入学校生活大有好处。
针对我班幼儿的阅读情况做了一番调查后,结果发现在目前的家庭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家长不重视阅读。家长对孩子的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吝啬花钱,但却很少陪孩子一起阅读,缺少共读时间,这与家长文化程度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次家长普遍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而言太早,应该先认字后阅读,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综上两个原因,家长在共读、阅读上不重视。
二是为幼儿选择的书籍单一。目前书店及市面充斥的图书大都是缩写、改编的,大都是几个故事集合拼凑在一起,这其实是低层次的儿童读物,主题上很单一,大部分家长为幼儿选择诸如《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故事类、动画类,而经典文学类或具有时代感、现代气息的作品很少很少。
三是家长指导缺乏科学性。很多家长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过早强调将幼儿的读书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其实这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
四是幼儿阅读专注性较差。在班级幼儿自由阅读中,发现很多幼儿不是看书是“翻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频繁换书,而真正能至始至终认真地把一本书看完的寥寥无几,对书也很不爱惜,很多书都肢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幼儿对此却熟视无睹。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想象,如果只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开展阅读,而没有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早期阅读的效果将微乎其微。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引导,让家长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同步做好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工作,我们把这项工作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分以下几个完成。
一、 找准定位,更新家长观念,以亲子共读为主要阅读方式。
反观儿童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表象在幼儿问题在成人。经过慎重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亲子共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来带领本班幼儿走上早期阅读的幸福之路。亲子共读,在国外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早教方式,在家庭中,家长不能经常与孩子一起共读,直接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喜爱程度,亲子共读不仅让孩子吸收各种多样的知识,而且能使孩子获得亲子间的情感满足。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共读的方式,不仅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同时滋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铺开一条幸福的道路。
1、推出倡议书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在家是否经常阅读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读书、看报,就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们认为,父母如此爱看,书中一定有非常有趣的事情,在这种家庭阅读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喜欢上阅读。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家庭氛围,我们在班上发出倡议,号召家长和孩子共读。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家长反映强烈,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字。
2、别开生面的家长会—给家长讲“爱心树”
亲子共读,不是父母陪孩子读书,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对孩子而言,哪些是孩子喜欢的好书呢?为了给家长传递这个理念,我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精心选择了绘本《爱心树》给家长听。当我轻轻翻开第一页,先让家长们静静看上几秒钟,再开始一页页慢慢朗读时,家长们的神情先是有些好奇,但很快就被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住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到我的声音和沙沙的翻页声。当我含着眼泪含上书页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一次讲读,象是打开一扇窗,带给家长们强烈的震撼,所以,当我接下来推出“购书计划”的时候,没有一个家长拒绝。
二、搭建平台,以爱心飘流为载体,引导幼儿走上阅读之路。
1、图书定位
幼儿阅读的内容需要一个科学的“膳食”结构,营养全面,才能健康成长,在幼儿读物的选择上,我们以“绘本”作为我们阅读的主要层面,这种图夹文的儿童读物,图文互动,既能表现出文字内涵与特征,又能体现图的意蕴与张力,图因文而韵味尽显,文因图而耐人寻味,十分适合孩子们阅读。果然,当我尝试着拿来几本绘本讲给孩子听时,孩子们的视线全被我手中的读物牢牢拴住了。
2、图书收集
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优秀的适合孩子阅读的图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大卫不可以》、《勇气》等,很快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图书目录。但是这些绘本价格比较贵,怎样既能让家长们接受、又能让孩子们更多接触到这些优秀的书籍呢?在我班家委会成员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先把家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方便上网购书的家长当小组长,再帮助我们把列出的书目分别编上序号,分头组织家长购买,这样就解决了难题,而且避免了书本的重复。一个星期内,我们便收集图书近百余本,我们的班级图书角很快建立起来。望着这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激动万分。
3、设计标志和书签
在大家的积极筹划下,我们与家长一起设计了一个心形的标志,贴在每本书的封面上,并将这些图书命名为“爱心飘流书”。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可以折叠的长长的书签,随书夹放在扉页里,它可以帮助大家记录阅读的时间、地点、感受与心得等,在图书相互传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他人相互沟通,使这一本本爱心飘流书更加拥有了收藏的意义。
4、“爱心飘流号”启航仪式
为了正式推开阅读的大门,我们召开了一个“爱心飘流号启航仪式”,园领导也十分重视,亲自来参加和祝贺。这一次的阅读推广活动,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此以后,每个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孩子们都可以从班级图书角借阅一本精美的图书回家和父母共读了。
5、借助网络,交流记录读书经验
在我园开设“校信通”这个平台基础上,我率先创建了自己的“校讯通教育博客”,班里很多家长也受我的影响,相继开通了个人博客,并且用博文这一方式详细记录孩子在家阅读情况,互换交流和学习读书心得。于是我们的“博客圈子”也随之而立。每当有好的阅读方法在我们的班级圈子里推出,大家都来争相学习。如阳阳妈在博文中记录他给孩子设置了一个阅读书柜的方法后,好几位家长都效仿。大家经常在这里互相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这样的交流,对孩子阅读面的开拓也有很大的帮助。
6、评选“书香家庭”,激励幼儿争当“阅读小天使”
学期末,我们进行了一次班级阅读明星的评选,设“阅读小精灵”“阅读小能手”“书香家庭”并赠发小礼物以奖励。鼓励家长孩子共读,极大的鼓舞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三、爱心飘流,收获幸福的种子
1、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随着阅读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变化‘书签的正确存放,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这些事;让孩子养成看完书随即说说感受、体会,如果爸爸妈妈没时间记录,可以自己用绘画,做标记方式的记录;引导孩子如何有序在看一本书,如何仔细观察画面,为认真完整的阅读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孩子良好素养的形成
开展阅读活动到现在,孩子们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在性情上也有所转变,最突出的表现是孩子们更加自律、知道感恩了,我经常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那么多好看的书,孩子们已经悟到,是他人的爱心,是这种图书飘流的形式。要想保证幼儿的阅读量,图书数量就得不断增加,使班内图书成为有源头的活水,在图书飘流了三个月后,孩子们已经把书都传看了一个遍,没有老师的提醒,孩子们都自发的从家中拿来自己购买的绘本,放到班上飘流。孩子们心里也坚定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善良的种子。
3、家庭阅读行为的改善
随着阅读的开展,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以前的无书可看到现在手不离书,书在家庭中的份量越来越重,在我们进一步发出“爸爸,请陪孩子读一会儿书”的倡议活动之后,年轻的爸爸们也陆续加入到我们的阅读队伍中来,以亲子共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现在班上几乎每个家庭都给孩子设立了小书柜,建立了读书目录,不但是孩子,所有的家长们都开始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4意外的收获
我们的爱心漂流书活动,适逢“河南校讯通第三届书香班级”的评选,在评比中,我班荣获“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李路阳家庭获“书香家庭”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园领导的支持引领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帮助密不可分。也极大鼓舞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
作为幼儿的早期启蒙者,我想我们有责任把孩子们引领到“亲子共读”这样一片美好的精神家园中来,和孩子们一起在这片美好的天地
中去陶情,去冶性,去体悟。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伴随着浓浓书香。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快乐;期待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一个终身阅读者,从而造就幸福、快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