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床上。地点选择的比较另类哦,没办法,只是因为家有贵客不便打扰,才选择了卧室。呵呵,不过反过来想想,是谁规定学习必须得在课桌旁呢,是谁规定学习又必须是危襟正坐呢?
道具:橘子若干。取材方便嘛,儿子又特别喜欢吃。
玩法:橘子剥了皮,把皮掰成10小块,分别握于两手中,伸出一只手来,让儿子数数是几,然后再猜另一只手里藏了几块橘子皮,猜对了的话,就奖赏橘子一瓣。
“妈妈,我看看你这只手里是几个,1、2、3,哦,是3”,然后他就刻意避开我的视线,一头扎在旮旯里,小胳膊支在床上,小猪一般乐不可支的拱着个大屁股对着你,在那里嘴里嘟囔着偷偷的掰弄着手指头,我觉得纳闷啊——为什么不让我看到呢,问及原因,儿子给出的答案是——我答应你得“猜”嘛,怎么可以这样一个一个的“算”呢,瞅瞅,小聪明劲儿又上来了吧。
“噢,我猜出来了,妈妈,是7,你那只手里是7!哈哈,怎么样,我厉害吧”,你看他得意的吧,光光的大脑袋一面摇着,屁股一面有节奏的扭着,嘴里一面念念有词“10可以分成3和7,3和7组成10,10可以分成7和3,7和3组成10......”,念叨完了绝对不会忘记拿起一瓣橘子放在嘴里犒劳自己,随后自我表扬一番,“妈妈,这是我自己编的舞蹈,厉害吧”,呵呵,抽象的加法到他这里快让他给演绎成一台舞台剧了,而且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哈!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这家伙把5个橘子全“演”到肚里去了,倘若不是家里橘子没有了,他还不会善罢甘休。整个过程,我只需坐在旁边扮观众静静欣赏,这家伙真会自娱自乐啊,他那种投入让你着迷,他那份乐呵劲真让你沉醉。
在玩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给儿子解释,老师课堂上讲授的是0不参与组合的,比如,3可以分成2和1,1和2,但是不可以分成3和0,但是儿子还是有意识的穷尽3和0这一种组合可能,在做逻辑狗的过程中,也发现0是可以参与组合的,这样就跟老师讲的有了出入,正在考虑怎么给他掰清这个问题,有经验的妈妈可以不吝指教。
对于10以内的加法,相信每个妈妈都有妙招去引导孩子如何进行数学思维。比如闹闹妈推荐的玩十点半的扑克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也曾尝试过,结果儿子对此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在一次聚会中,看到朋友行酒令,拿几个火柴棒或者牙签之类的东西握在手里让其他人猜里面是几个的游戏启发了我,看着儿子对此十分着迷,掺和劲十足,遂回家进行了改版,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数学游戏。
其实,生活中好多东西都可以拿来玩数字游戏,比如,玩飞行棋、叠叠乐游戏时,你把一个骰子增至两到三个,自然就融入了加法的概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学会了。还有,每天上下学我们必经的红绿灯路口,在等着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你会发现幼儿园南边路口的红绿灯时间也有所增加哦(概因“一创双优”吧),这就是细节,早晨我就得意洋洋的告诉儿子,“怎么样,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吧,你没看出来吧”,我想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观察事物的学习,一种培养数字敏感度的学习。
数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多一些留意,生活就会回馈你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