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画风》反思及新设计作文

2017-02-21 
《画风》教学设计四实小 刘亚平教学目标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
 

《画风》教学设计

四实小 刘亚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分角色朗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媒体资源:音频《画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时间:晨读十五分钟左右

任务:1、课文标段,自己读三遍;画出积累并读三遍;

2、两个小伙伴读课文给彼此听,各读一遍。

3、把生字读五遍,自己思考识字方法。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师生共书课题。

三、识字读词(12分钟,达到目标:会认七个生字,写四个生字)

1、给三个小朋友打招呼问好。(提醒:无论怎样问好,都要喊出小朋友的名字。)

2、说说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再说说自己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

3、写一写小朋友的名字,会写生字:陈、丹、艺、涛

(写“赵”“丹”的时候,可以让名字中有这些字的小朋友教一下老师。)

4、三组比赛读词语。(接龙读)

丹 丹心 丹青 丹田         艺 文艺 艺术 才艺

涛 波涛 涛声 浪涛         陈 陈旧 陈列 姓陈         

赵 赵国 姓赵 赵王         宋 宋朝 姓宋 宋词

显 明显 显眼 显现

5、比赛填积累。(指名读)

♥书上的积累: 三(只)小鸟    一(根)旗杆    一(片)乌云  

 一(条)雨丝  一(个)男孩    一(阵)风      一(张)画   

☻拓展一下:一(面)镜子    一(匹)马     一(股)清泉

♥书上的积累: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拓展一下:洁白的(云朵)  弯弯的(眉毛)  斜斜的(柳枝)

(反思:1、认字读词环节整整用了20分钟,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时间范围,而且,孩子还没有在书上写一写这四个字。这些内容中,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其实我太贪多了,一节课对于小孩子来说,内容精简一点,重点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所以,课外的内容有必要删去一部分。2、对于组词,我还是建议采用呈现给孩子的方式,不是因为省时省力,而是孩子的脑子里很多都是空白,哪来那么多发散,还是利用课堂时间多积累一点好。)

四、课文学习(达成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朗读课文,领会创意(18分钟,

1、听录音并跟读。

2、默读,小朋友用横线画出“     画了什么”。

3、指名说,老师出示提炼出的句子。

♥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反思:这是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当我把任务布置给孩子的时候,有孩子很迷茫地看着我,我第一感觉就是,完了!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画出句子的方法有多难,但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难关,是那种即使你一对一地教也不一定能教会孩子的情况。但等我意识到的时候,我已经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孩子,想挽回已经晚了。所以,在接下来的将近十分钟之内,孩子们在画,也在不停地纠正,铅笔、尺子、橡皮丢得哪儿都是。任你再怎么像挽救,也无济于事。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高估了孩子,我的示范首先就错了。即使我把每个段落出示出来,再示范性地把相关句子标出来,孩子都不一定会,何况是这种出示方式。这种情况让我再三反思,我觉得自己就像蹚在小语课堂之河流中的那匹小马,只有自己走一走才能真正明白孩子所在的高度,并以之为标准来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而这种经验或者体验,是任何人都教不了我的。)

4、生齐读一句,老师简笔画板书。

4、谁看见过风?为什么这样画?

5、看板书,学老师说句子。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过了。

(最后点明这是叶圣陶的诗并齐读,都是小作家。)

(反思:这个我认为很不错的环节,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啊!不如舍去。)

<>角色朗读,体会情感(7分钟)

1、老师加提示语,指名读,老师点评朗读语气。

宋涛以为谁也画不出来,就得意地问:“谁能画风?”

  陈丹为难地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自信地说:“我能!”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宋涛看到飘动的旗子,惊喜地叫起来:“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陈丹一看就明白了,高兴地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2、去掉提示语,分角色读。

3、齐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练习

1、谈一谈(和小伙伴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画风?)

2、说一说(把自己想的办法,用到小诗中,老师可以先说一个做好引导。)

3、强调做事要动脑筋,要合作。(可提示相关的谚语、俗语。)

反思:回顾整整一节课,几乎没有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学,来不得半点虚伪,课堂必须依着孩子的节奏,不贪多,把课内的东西夯实好,就可以了。老师设计的东西再新颖,或者说老师再有能耐,也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事情的时候,只有在老师的节拍合上孩子的节拍的时候,老师的能耐才能真正起上作用;在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的同时,真正地考虑到孩子的情况,并为之匹配上适合他们所需的“营养”的时候,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反思后的教学设计

《画风》

四实小 刘亚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分角色朗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媒体资源:音频《画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时间:晨读十五分钟左右

任务:1、课文标段,自己读三遍;画出积累并读三遍;

2、两个小伙伴读课文给彼此听,各读一遍。

3、把生字读五遍,自己思考识字方法。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师生共书课题。

三、识字读词(20分钟,达到目标:会认七个生字,写四个生字,记住书上的积累。)

1、读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再说说自己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涛”字可以出个谜语。

3、写一写小朋友的名字,会写生字:陈、丹、艺、涛,

(注意每写一个字之前,要让孩子观察一下书上的范字,说一说,然后师生同写,最后孩子在书上各写一个。)

4、三组比赛读词语。(接龙读)

丹 丹心 丹青            艺 文艺 艺术           涛 波涛 涛声         陈 陈旧 陈列            赵  赵国  姓赵         宋 宋朝 姓宋

显 明显 显眼

5、比赛填积累。(指名读,注意括号里的字加粗加红。)

♥书上的积累: 三(只)小鸟    一(根)旗杆    一(片)乌云  

 一(条)雨丝  一(个)男孩    一(阵)风      一(张)画   

♥书上的积累: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四、课文学习(达成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朗读课文,领会创意(10分钟,

1、听录音并跟读。

2、自由读2至9段,问题一:文中小朋友都画了什么?

3、指名读相关段落,注意说出第几段,同时老师板书简笔画。

4、问题二:画风的时候为什么画这些事物?学说句子:(       )的时候,就是风来了。

<>角色朗读,体会情感(10分钟)

1、老师加提示语,小组读,老师点评朗读语气。

宋涛以为谁也画不出来,就得意地问:“谁能画风?”

  陈丹为难地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自信地说:“我能!”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宋涛看到飘动的旗子,惊喜地叫起来:“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陈丹一看就明白了,高兴地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2、去掉提示语,小组代表分角色读。

五、拓展练习

1、小组议一议(和小伙伴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画风?)

2、指名说一说(把自己想的办法,用到句子中:(       )的时候,就是风来了。

热点排行